休夫潮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休夫潮,是“流行”于80后闪婚闪离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时下愈演愈烈的“休夫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从出生起就备受人们关注。而如今,当这一代人成为步入婚礼殿堂的主力军时,他们的婚姻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闪婚闪离”的随意性在加剧,已成“80”后婚姻的一个显著标志。

    资料显示,鹿城法院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浏览了他们2010年1月至8月受理的536起离婚案,发现六成左右竟是女方提出的。其中98件涉及了“80后”群体。而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也升到了75%左右,占了74件。涉及的女性,平均结婚年龄只有23.5岁。这些婚姻中,最短的只维持了3个月,五分之一撑了不到一年,而平均“时长”也只有3年……

  • 详细解释


    (一)婚前缺乏足够了解草率结婚而导致离婚。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基于对爱情生活的憧憬,共同生活便成为追求者思想和行为的主旨。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常常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示给对方,并尽量遏制自己缺点的暴露,甚至作出一些自己日后难以兑现的承诺。但结婚以后,双方由恋爱关系变成夫妻关系。随着共同生活的时间增长,缺点逐渐暴露,夫妻双方才发现脾气各异,不能相互容忍,经常为一些琐事争吵甚至大动干戈,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二)因对家庭缺乏责任心导致离婚。“8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都被父母长辈宠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普遍较强,缺乏忍让和宽容(三)家务低能80后中颇具代表性,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加之缺乏宽容、理解的个性往往容易成为轻言离婚的导火索。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四)草率闪婚80后到了适龄年龄后,“闪婚”也随之成为流行词。很多“闪离”的80后最后几乎都会说:之前不了解对方,没想到他(她)那么多毛病,而导致“闪离”的前提正是看似时髦的“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结婚后感情基础不牢靠,而都市生活节奏快,人心容易浮躁,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双方谅解,缺乏社会责任感。(五)功利婚姻 更多的80后,过多考虑房子、车子和票子,甚至为了转户口、分配地款、宅基地等,就仓促迎来了婚姻,也为今后离婚埋下了“伏笔”。
  • 基本含义
    指妻子暂时离开丈夫,丈夫一个人独自生活的现象。
  • 详细解释
    休夫潮是由“休”、“夫”和“潮”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休”表示暂时离开,不在一起,“夫”表示丈夫,“潮”表示潮流、现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妻子离开丈夫,丈夫独自生活的现象。
  • 使用场景
    休夫潮常用于描述妻子因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一段时间,丈夫则独自生活的情况。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在女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家庭中的临时分离和丈夫独自照顾家庭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目前尚无关于休夫潮成语的明确故事起源。但由于现代社会中妻子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暂时离开家庭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个成语应运而生。
  • 成语结构
    休夫潮的结构为“动词 + 名词 + 名词”。
  • 例句
    1. 我的妻子最近要去国外进修,我们家也开始了休夫潮。2. 她的事业发展很忙碌,我们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夫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休夫潮这个成语:1. 将“休夫潮”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记忆其含义。2. 联想妻子离开家庭,丈夫独自生活的场景,形象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休夫潮成语:1. 进一步了解家庭角色在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影响。2. 学习其他与家庭生活和角色相关的成语,如“夫唱妇随”、“夫妻反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要去开会,爸爸一个人照顾我,我们家也开始了休夫潮。2. 初中生:我的姐姐要去参加比赛,家里只剩下我和爸爸,我们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夫潮。3. 高中生:我的妻子要去国外留学,我一个人独自生活,我们家也开始了休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