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对
xùn duì
  • 拼 音:xùn duì
  • 注 音:ㄒㄩㄣˋ ㄉ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对训示的对答、争执。 唐 颜真卿 《与郭仆射书》:“昨 裴僕射 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当时輒有训对。僕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

  • 基本含义
    指言辞恰当,说话得体,符合情理。
  • 详细解释
    训对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得体,表达恰当。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的技巧和准确性,表示说话符合道理,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许。
  • 使用场景
    训对可以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辩论等,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谈话。当你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使用训对可以增加说话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 故事起源
    训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相传,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训很聪明,但是说话常常冲动、不经思考。有一次,他在齐国的朝廷上发表了一番激动的言论,结果遭到了众人的嘲笑和指责。从那以后,公子训深感自己应该谨言慎行,学会用恰当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能够训对的人。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言辞恰当的人,称之为“训对”。
  • 成语结构
    训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训”是动词,表示教导、告诫的意思;第二个字“对”是副词,表示适当、得体的意思。
  • 例句
    1. 他的演讲训对,令人深受启发。2. 她在辩论赛中训对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讲话时,他的嘴巴形状很像一个“训”字,而他的言辞却非常得体,符合情理,就像是“对”的。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发音。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演讲和辩论来提升自己的训对能力。还可以学习修辞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演讲比赛中训对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答案给予了肯定,说我们的回答很训对。3. 高中生:通过参加辩论赛,我学会了如何训对地反驳对方的观点。4. 大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中,我用恰当的言辞训对地回答了评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