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喻
zhāo yù
  • 拼 音:zhāo yù
  • 注 音:ㄓㄠ ㄧ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招諭 ”。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放 善为书檄,三祖詔命有所招喻,多 放 所为。”《北史·魏纪一·太祖道武帝》:“帝以 中山 城内为 普隣 所胁,乃招喻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上復遣人招諭 苑君璋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命户部侍郎 王永鰲 招諭之。”

  • 基本含义
    指用言辞或行动故意引起他人误会或误解。
  • 详细解释
    招喻是由“招”和“喻”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招指引起,喻指比喻、比拟。招喻的含义是通过言辞或行动来故意引起他人的误会或误解。这是一种有意引起他人误解的策略,常用于讽刺、调侃或让对方产生困惑的场合。
  • 使用场景
    招喻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讽刺、调侃、幽默或诙谐的言辞中,用于表达一种巧妙的语言技巧和幽默感。它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辩论中,以增加表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故事起源
    招喻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一》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政因为长相丑陋,常常遭到他人嘲笑。有一次,公子政在公共场合招呼一位陌生人,但陌生人以为他是在调侃自己,于是误以为公子政是在招喻他,于是愤怒地离去。这个故事成为了“招喻”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招喻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招”和动词宾语“喻”组成。
  • 例句
    1. 他常常用招喻的方式来调侃同事,让大家都捧腹大笑。2. 这位演讲者用了许多招喻的手法,让整个演讲变得生动有趣。3. 他的言辞中充满了招喻,让人捉摸不透他的真实意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招喻”与“调侃”、“幽默”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此外,可以想象一个人故意用言辞或行动引起他人误会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成语和幽默技巧,可以扩展对招喻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笑话集,可以进一步感受招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妙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招喻的方式让大家都笑了起来。2. 初中生:老师用招喻来解释这个概念,让我们更容易理解。3. 高中生: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巧妙的招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4. 大学生:他的演讲中充满了幽默的招喻,让观众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