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科
zá kē
  • 拼 音:zá kē
  • 注 音:ㄗㄚˊ ㄎㄜ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一科。在“经义”、“诗赋”等科之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至 荆公 制义兴,而聪明才智之士妥首帖耳……公亦自知其弊也。至我国家,始为不刊之典。且 唐 宋 尚有杂科,而国家则惟有此一途耳。”

  • 基本含义
    指涉猎广泛,学识丰富的人。
  • 详细解释
    杂科是指学识广博,涉猎多种学科的人。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知识面广泛,能够涉及多个领域。
  • 使用场景
    杂科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中,比如学术讨论、教育评价、人才选拔等。
  • 故事起源
    杂科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多种学科”。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的意思。
  • 成语结构
    杂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杂”表示多样化、复杂化,而“科”表示学科。
  • 例句
    1. 他是一个杂科的学者,不仅懂得文学,还精通历史和哲学。2. 这位教授在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杂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杂科”与“广博的学识”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学科名称,表示这个人的学识非常广博。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杂科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学科分类和学者的修养要求。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学术传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个杂科,他既会修理电器,又会做美食。2. 初中生:李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杂科,他不仅教语文,还教音乐和美术。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杂科,可以同时研究数学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