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对
zhì duì
  • 拼 音:zhì duì
  • 注 音:ㄓㄧˋ ㄉ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对问;答辩。《汉书·刘向传》:“ 望之 亦坐使子上书自寃前事, 恭 显 白令诣狱置对。” 颜师古 注:“置对者,立为对辞。”《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哀帝 令 歆 与五经博士讲论其议,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 李善 注:“言诸博士既不肯立 左氏 ,而又不肯与 歆 论议相对也。”《金史·韩昉传》:“ 昉 復至 高丽 ,移督再三。 高丽 徵国中读书知古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质学生学地学之进步,灿然可观,惟所以福社会者若何,则论者尚难於置对。”

  • 基本含义
    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或比较。
  • 详细解释
    置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置”和“对”。它的基本意思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比较。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观点的对立或相互对比。
  • 使用场景
    置对这个成语常常用在描述两个事物或观点的对立或相互对比的情况下。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讨论两种不同的观点、对比两个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评价两个不同的人物等。
  • 故事起源
    关于置对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因此它的使用可能可以追溯到古代。
  • 成语结构
    置对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置”和“对”。
  • 例句
    1. 这两个方案需要进行置对,找出最合适的一个。2. 他们的观点完全置对,互相对立。
  • 记忆技巧
    记忆置对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置”和“对”这两个字分别记忆,然后联想起它们的基本含义。2. 想象两个事物或观点被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比较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置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对比”、“对立”、“相互比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把不同颜色的积木置对比较,看看哪个更好看。2. 初中生: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将不同的观点置对,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3. 高中生:历史上的两位伟大领袖的思想观点完全置对,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