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指对贵人尊敬有加,对自己卑微自贱的态度。
-
- 详细解释
- 贵人指地位高、能力强、有助于自己的人,贱己指自己卑微、自贱的态度。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待贵人十分恭敬,对自己却过分谦卑,以至于自己的自尊心被压抑到极点。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权威或有助于自己的人时表现出过分的谦卑和卑微。
-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杨敏传》中有这样的故事:杨敏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非常敬重有才能的人,对待这些贵人总是恭敬有加,而对待自己则非常谦卑,以至于被人们称为“贵人贱己”。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而来。
-
-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成语组成。
-
- 例句
- 1. 他对老师总是贵人贱己,不敢有任何不敬之处。2. 在公司里,他对上司总是贵人贱己,以求得更多机会。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贵人形象化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贵族,而将自己形象化为一个低下的奴仆,强调贵人的地位高于自己的形象。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卑躬屈膝”、“低声下气”等,来扩展对于卑微谦卑态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总是贵人贱己,因为老师是我的贵人。2. 初中生:他对领导总是贵人贱己,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总是贵人贱己,希望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对导师总是贵人贱己,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