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楮
zhí chǔ
  • 拼 音:zhí chǔ
  • 注 音:ㄓㄧˊ ㄔ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 脱扈之山 。有艸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椶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 基本含义
    植楮是指种植桑树和养蚕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
  • 详细解释
    植楮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上》。植指种植,楮指桑树。古代人们种植桑树,养蚕,以取得桑叶来喂养蚕虫,培育出丝绸。因此,植楮成语比喻培养人才,使其成长发展。
  • 使用场景
    植楮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过程。可以用来形容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场合中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 故事起源
    植楮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礼记·檀弓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上种植桑树,养蚕,最终培养出了一批蚕宝宝。这个故事比喻培养人才的过程。
  • 成语结构
    植楮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植”和“楮”。
  • 例句
    1. 他在学校里植楮多年,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2. 这个家庭非常注重植楮,他们的孩子都非常聪明优秀。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植楮成语与种植桑树和养蚕的意义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植楮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中国的丝绸产业和蚕丝的制作工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每天都在班级里植楮,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2. 初中生:学校开设了很多植楮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3. 高中生:我们班级的班主任非常注重植楮,帮助我们成长为有能力的人。4.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在植楮,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