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蔽
zì bì
  • 拼 音:zì bì
  • 注 音:ㄗㄧˋ ㄅ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自行掩蔽。谓为自己的成见所囿,无视客观实际。《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魏书·高祖纪上》:“使朝有不讳之音,野无自蔽之响。” 清 戴震 《答郑丈用牧书》:“其得於学,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

  • 基本含义
    自我封闭,不与外界交流或互动
  • 详细解释
    自蔽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或互动。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害羞、自卑、恐惧或敌意等原因,导致个人或群体与外界隔离,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 使用场景
    自蔽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社交或工作环境中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或互动的情况。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人无法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无法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 故事起源
    自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章中。据说,孟子曾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看到一只鸟躲在树枝上不敢飞,孟子十分感慨地说:“鸟自可名而不可寄,鱼自可寄而不可名。”意思是说,鸟可以自由飞翔,但却无法获得别人的帮助;而鱼则可以寄身于水中,但却没有名字。这个故事启发了人们思考自蔽的问题,认识到自蔽行为的局限性。
  • 成语结构
    自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蔽”表示遮蔽、封闭。通过这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自蔽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自己封闭起来的状态。
  • 例句
    1. 他过去很自蔽,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但现在他变得开朗了。2. 这个孩子因为害羞而自蔽,需要我们的帮助和鼓励。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自蔽这个成语,可以将“自”字和“蔽”字的意思联系起来。自蔽可以理解为自己遮蔽起来,不与他人交流。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躲在一个遮蔽物后面,不与外界互动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自蔽相关的成语,如自闭、自卑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应用。同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主动与人交流,可以帮助克服自蔽的倾向,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很自蔽,从不和我们一起玩耍。2. 初中生:她因为自蔽而错过了很多机会和朋友。3. 高中生:他的自蔽行为导致他在班级中没有什么朋友。4. 大学生:自蔽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积极与他人交流。5. 成年人:自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我们应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