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己
xū jǐ
  • 拼 音:xū jǐ
  • 注 音:ㄒㄩ ㄐ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虚己 xūjǐ
    [modesty;be not self-opinionated] 谦虚,虚心。一般用在“虚己以听”中,意思是以谦虚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

  • 详细解释

    (1).犹无我。言人能无我,则凡事不着意。《庄子·山木》:“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成玄英 疏:“虚己,无心也。”
    (2).犹虚心。《韩诗外传》卷二:“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汉书·霍光传》:“ 光 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於是天子悦其至,虚己而问焉。”《明史·张居正传》:“帝虚己委 居正 , 居正 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参见“ 虚心 ”。

  • 基本含义
    指自己谦虚、退让、自愿让利的精神。
  • 详细解释
    虚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它强调个人应该具备谦虚、退让、自愿让利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己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以他人的利益为重,不自私自利的思想。
  • 使用场景
    虚己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个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自私自利的思想。它可以用于教育场合,鼓励学生要谦虚、退让、自愿让利;在工作场合,提醒员工应该以团队利益为重,不自私自利;在家庭生活中,强调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关心,不只顾个人利益等。
  • 故事起源
    虚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曾对卫灵公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人民,既不逢迎,也不抗拒,而是以道义为准则。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应该具备虚己的品德的看法。
  • 成语结构
    虚己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虚”和“己”。其中,“虚”表示谦虚、退让,而“己”表示自己。虚己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虚己退让,为了团队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2. 她虚己让座给了一位老人,展示了她的善良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虚己这个成语:1. 将“虚”字和“己”字分开记忆,理解其含义。2. 创造记忆联想,例如,想象自己在比赛中故意让别人先过终点线,表达虚己的精神。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虚己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成语,例如“以德报怨”、“忍辱负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虚己地让我先玩玩具,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2. 初中生:老师教导我们要虚己退让,为了班级的和谐氛围大家都要努力。3. 高中生:面对考试成绩的差距,他虚己地请教同学,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