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书
yì shū
  • 拼 音:yì shū
  • 注 音:ㄧˋ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特指古文《尚书》。因 西汉 时出自 孔子 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故名。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至於 后汉 , 孔氏 之本遂絶。其有见於经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 徐福 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章炳麟 《訄书·清儒》:“而 仁和 邵懿辰 ,为《尚书通义》、《礼经通论》,指《逸书》十六篇、《逸礼》三十九篇为 刘歆 矫造。”
    (2).泛指散佚失传的书籍。 宋 徐积 《和路朝奉新居》之九:“都无长物垂空橐,却有闲房聚逸书。”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世说新语》﹞被 清 代学者所宝重,自然因为注中多有现今的逸书,但在一般读者,却还是为了本文。”

  • 基本含义
    逸书指的是书籍或文献,特指珍贵的、难得的书籍。
  • 详细解释
    逸书一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逸书阁”,传说中有一座阁楼,里面收藏了世间难得一见的珍贵书籍。因此,逸书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罕见的、珍贵的书籍或文献。逸书的含义也可以泛指珍贵的知识和文化。
  • 使用场景
    逸书常用于描述珍贵的书籍或文献,可以用来形容某本书或某个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 故事起源
    关于逸书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书法大师,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被誉为“天下第一”。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奇特的书,书中记载了一种能够让字迹变得更加漂亮的秘诀。这本书被称为“逸书”,因为书中的字迹如飞般逸出纸面,所以得名为逸书。从此以后,逸书成为了代表珍贵、难得的书籍的象征。
  • 成语结构
    逸书是一个名词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本书是一本逸书,非常难得一见。2. 他的藏书中收藏了许多逸书,非常珍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珍贵”、“难得”等词语联想来记忆逸书的含义。同时,可以将逸书与罕见的书籍联系在一起,形成记忆的关联。
  • 延伸学习
    如果对逸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献收藏和古代书籍的保护。也可以研究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逸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初中生:老师说这本书是一本逸书,我们要好好读一读。高中生: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逸书,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