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yuàn gē xíng
  • 拼 音:yuàn gē xíng
  • 注 音:ㄧㄨㄢˋ ㄍㄜ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称“ 怨诗行 ”。乐府《楚调曲》名。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献玉遭刑,作《怨歌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 三国 魏 曹植 等有拟作。其后 南朝 梁武帝 等皆有拟作,都以此为标题。或以为即《团扇歌》,为 汉 班婕妤 失宠于 成帝 ,托辞于纨扇而作。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怨诗行》 宋 郭茂倩 题解。

  • 基本含义
    形容人们因受到不公平待遇或遭遇不幸而发出的悲伤和愤怒之歌。
  • 详细解释
    怨歌行是由“怨”、“歌”和“行”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怨指的是对不公平待遇或不幸遭遇的不满和愤怒,歌表示通过歌唱表达出来,行表示行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或遭遇不幸时,通过歌唱表达内心的悲伤和愤怒,并行走于大街小巷,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遭遇。
  • 使用场景
    怨歌行通常用于形容处境困难或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群体或多数人对某种不公平现象发出的集体抗议声。
  • 故事起源
    怨歌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怨歌行处秋烟里”。在这首诗中,杜牧表达了对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 成语结构
    怨歌行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常用于作为主语或宾语出现。
  • 例句
    1. 他们的遭遇引发了一场怨歌行,号召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社会问题。2. 在古代,农民经常因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唱起怨歌行,表达自己的不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怨歌行想象成一个愤怒的人在街头行走,高声唱着悲伤的歌曲,表达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愤怒。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诗歌和成语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怨歌行的历史背景和其他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他的朋友不公平对待他时,他唱起了怨歌行。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解了怨歌行的起源和意义。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因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发出怨歌行。4. 大学生: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怨歌行,呼唤社会公正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