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丁
zhōng dīng
  • 拼 音:zhōng dīng
  • 注 音:ㄓㄨㄙ ㄉ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中旬逢丁之日。《吕氏春秋·仲春》:“中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高诱 注:“中丁,中旬丁日。”《元史·祭祀志五》:“ 宣圣 庙……其乐用登歌。其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中丁。”
    (2).年满十六以上,十七以下的男子。《文献通考·户口一》:“ 北齐 武成清河 三年,乃令男子十八以上,六十以下为丁,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丁。”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执殳。”

  • 基本含义
    指在战争中担任中坚力量的士兵或武将。
  • 详细解释
    中丁是指在军队中担任中坚力量的士兵或武将。他们通常是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能够在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丁在战场上勇敢无畏,坚定不移地执行命令,并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
  • 使用场景
    中丁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在各种战争和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员。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起到中坚作用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或关键人物。
  • 故事起源
    中丁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中。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们在西汉初期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称为“中丁”。这个成语从此成为形容军队中的中坚力量的代名词。
  • 成语结构
    中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中间、中心,而“丁”表示士兵或武将。
  • 例句
    1. 在这场战争中,他是我们的中丁,为我们赢得了胜利。2.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我们团队的中丁们的努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中丁”与坚定、勇敢、中坚等词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中间位置的士兵或武将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军事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和战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级的足球比赛中,小明是我们的中丁,帮助我们赢得了比赛。2. 初中生:历史书上介绍了很多中丁的故事,让我对古代战争有了更深的了解。3. 高中生:在这场模拟考试中,他是我们班级的中丁,为我们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这篇论文是该领域的中丁,对该领域的研究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