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德
yōng dé
  • 拼 音:yōng dé
  • 注 音:ㄩㄥ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经,所以正人心,小説亦所以正人心;经,所以明庸德,小説亦所以明庸德。”
    (2).指普通人的德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姬传 姚太史 云:‘诗文之道,凡志奇行者易为功,传庸德者难为巧。’”

  • 基本含义
    指人在品德上表现得平庸、不高尚,缺乏追求卓越的精神。
  • 详细解释
    庸德由两个字组成,庸意为平庸、普通,德指品德。庸德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品质上表现得平庸、普通,缺乏高尚的道德追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追求卓越、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
  • 使用场景
    庸德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上表现得平庸、不高尚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写作、演讲或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庸德来表达对某人的道德品质的批评。
  • 故事起源
    庸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若人之为庸,是非之心也,与其庸人之心,不若庸人之躯。”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平庸,那么他的心智与庸人无异,还不如拥有平庸的身体。
  • 成语结构
    庸德是由一个形容词“庸”和一个名词“德”组成的。其中,“庸”表示平庸、普通,“德”表示道德品质。
  • 例句
    1.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在品德上却表现出庸德。2. 这个政府官员一直以来都是庸德的代表,只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公共利益意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庸德”这个成语分解为“庸”和“德”两个字,然后与平庸的品德相联系。可以通过构思一个形象的场景,例如想象一个人在道德上表现得平庸,缺乏高尚的追求,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庸德是一个贬义词,常常用于批评他人的道德品质。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追求卓越的道德品质,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庸德行为让老师非常失望。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要陷入庸德的境地。3. 高中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有高尚德行的人,而不是庸德之徒。4. 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要只顾自己的庸德生活。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道德修养,不要做庸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