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校人
zhèng xiào rén
  • 拼 音:zhèng xiào rén
  • 注 音:ㄓㄥˋ ㄒㄧㄠˋ ㄖ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 , 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赵岐 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宋 张师正 《倦游杂录·今日谁非郑校人》:“公( 王介甫 )至 金陵 ,每得生鱼,多放池中,有门生作诗曰:‘直须自到池边看,今日谁非 郑 校人?’”

  • 基本含义
    指背离本意、违背初衷的行为。
  • 详细解释
    郑校人是由“郑”和“校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郑”是指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校人”是指校勘书籍的人。成语的意思是指背离本意、违背初衷的行为。在古代,校勘书籍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校对和解释。因此,郑校人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本应认真负责的人却做出草率敷衍的事情。
  • 使用场景
    郑校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应该认真负责的人却做事敷衍了事,不尽职责的情况。比如,你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不认真,只是草草地看了一眼就给了分数。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郑校人的人物。郑校人是郑国的一位官员,他负责校勘书籍,保证书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而,郑校人却经常草率敷衍地完成工作,没有认真对待。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评,最终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郑校人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郑”和“校人”。其中,“郑”是指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校人”是指校勘书籍的人。
  • 例句
    1. 这位教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非常郑校人,没有认真检查。2. 他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很郑校人,经常草草了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郑校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校勘书籍的人叫郑校人,但他却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是随便校对一下就结束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还可以尝试使用成语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很郑校人,没有认真给予建议。2. 初中生:学校组织的活动很郑校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3. 高中生:政府的决策很郑校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意见。4. 大学生:公司的管理很郑校人,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5. 成年人:政府部门的工作很郑校人,没有及时处理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