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古籍分类
集部
子部
史部
经部
精选古籍
五代史阙文
东观汉记校注
松漠纪闻
八家后汉书辑注
平宋录
国语
靖康传信录
战国策
十六国春秋别传
顺宗实录
查古籍
搜索
金匮要略
作者:
张机
《金匮要略》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今同《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一起被誉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作者为东汉时代我国著名医学家张机。 [张机(约148—约211年)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据传曾任长沙太守,故后人又习惯称他为张长沙,被历代医家奉为医圣和医方之祖。]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全书共分3卷25篇,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的总论。《金匮要略》在理论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认为“夫人禀五常(即五行),因风气而生长。
在写作方法上,《金匮要略》的每篇篇名均标明“病脉证治”,以显示其病与证(或脉与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以论述内因为主的杂病医书。 内容极其丰富,体现了张仲景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医学理论,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特点。《金匮要略》在病理的论述上,主要侧重在提示、举例、比较,并各有其别。《伤寒论》则是论述外因病为主,注重六经分证,同时列出各证的全脉。这是两书的不同之处。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至今已近两千年,它的问世给我国传统医学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医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方书的涌现开创了先河。
相关资料
金匮要略方论序
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卷上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卷上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卷上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卷上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卷上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卷上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卷上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卷上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卷中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卷中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卷中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中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卷中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卷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中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卷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卷中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卷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卷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卷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卷下 杂疗方第二十三
卷下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卷下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全书共分3卷25篇,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的总论。《金匮要略》在理论上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认为“夫人禀五常(即五行),因风气而生长。
在写作方法上,《金匮要略》的每篇篇名均标明“病脉证治”,以显示其病与证(或脉与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以论述内因为主的杂病医书。 内容极其丰富,体现了张仲景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医学理论,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特点。《金匮要略》在病理的论述上,主要侧重在提示、举例、比较,并各有其别。《伤寒论》则是论述外因病为主,注重六经分证,同时列出各证的全脉。这是两书的不同之处。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至今已近两千年,它的问世给我国传统医学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医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方书的涌现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