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杨承鲲
杨抡
杨持
杨振鸿
杨损
杨损之
杨揆
杨搢
杨摅
杨收
杨敦诗
杨敬之
杨敬德
杨敬述
杨文
杨文佑
杨文俪
杨文卿
杨文敬
杨文炳
杨文照
杨文莹
杨文郁
杨方
杨方立
杨无咎
杨无恙
杨旦
杨旬
杨时
精选古诗
三用韵其三
三用韵其二
三用韵其一
三用韵奉酬
上巳同省斋直轩郊游直轩有诗次韵是日又值寒食节
上赵相公其二
上赵相公其一
上疏斋卢按察其一
古诗名句
本是文殊亲接引,定应见处必逢君
刳麝脐,为有香
断尾山鸡避文章,直木先伐甘井竭,谁将列鼎移黄粱
扬雄草玄反嘲白,曲糵宁非井丹食
却念牛衣儿女心,王郎漫致回天力
五湖归去弄烟月,伏剑成名空玉雪
饮薄酒,醉后纷纷亦何有
莫厌薄酒薄,莫恶丑妇丑
查古诗
搜索
有剖蛤蜊者满腹皆虫蛆再剖亦尔莫测其故余作歌示之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阎浮世界大海水,泡影光中化百族。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
诗句欣赏
MORE+
一时风雨眼前过,万里山河笔底开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林下有人閒白昼,世间无地不黄埃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便当办取九节杖,剑阁匡庐频往回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谁剪吴江半幅天,沧洲诗思便悠然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长江万里云垂地,锡杖一条僧上船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怪石定从山上落,乔松势与海相连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好山是处堪图画,任取旁人笑米颠
出处:
题自作山水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故人别去忽三月,乘兴泠然御晓风
出处:
过瑶溪访俞敬道不遇因留宿是时敬道有金陵经商之行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避客本非段干木,泛舟应拟陶朱公
出处:
过瑶溪访俞敬道不遇因留宿是时敬道有金陵经商之行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窗间月影生林外,壁上灯花落酒中
出处:
过瑶溪访俞敬道不遇因留宿是时敬道有金陵经商之行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自是过门不相见,风流难与昔人同
出处:
过瑶溪访俞敬道不遇因留宿是时敬道有金陵经商之行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五月炎天金石流,故人何事买行舟
出处:
赠别鲍尚絅赴人才选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兴亡莫问乌衣巷,啸咏应过白鹭洲
出处:
赠别鲍尚絅赴人才选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几载焚膏传世学,一朝束带应时求
出处:
赠别鲍尚絅赴人才选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欲知别后相思处,月上梅梢夜夜楼
出处:
赠别鲍尚絅赴人才选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联翩三骑出城东,此日追游清赏同
出处:
施杜端三使君见访索赠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但向梅花玩初月,肯随柳絮逐春风
出处:
施杜端三使君见访索赠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稻收平野郊原旷,雁叫清霜宇宙空
出处:
施杜端三使君见访索赠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先后锦还京阙近,莫言耕钓有隆中
出处:
施杜端三使君见访索赠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云锁干岩昼不开,揽衣小阁独徘徊
出处:
秋雨感怀
作者:
朱同
朝代:
明
皮毛齿角及鳞介,下至有头若无足。
莫不含灵具至性,其中一一有佛慈。
佛慈众生无差别,佛相遍现亦如之。
应缘度生垂化迹,不争其类争其时。
迷人不解佛真性,敢向众生笺慧命。
鸾刀一启性命悲,一日不启馋难支。
弥天杀网张沙界,万劫相寻无尽期。
诸佛名为可悯者,以杀止杀应难化。
殷勤摘叶付儿啼,方便菩提證刀下。
枯壳相中转法轮,俨然大士现化身。
河目珠眉光满月,璎珞伽黎妙入神。
竖儒不察其中义,只道形模偶相似。
肯信文殊累劫因,前身曾脱蛤蜊蜕。
云何馋腹竞啖吞,依然蜷壳食蛤蜊。
菩萨如来大悯伤,不示慈容示丑类。
双壳才开百蛆攒,细似牛毛簇似猬。
投之以水蠕蠕活,谛视良久生寒悸。
须臾更剖亦如斯,倾筐一掷沟与隧。
此段因缘讵偶然,我云是佛显教权。
众生业轻犹可度,一凛慈容信且坚。
辟如刽子逞刀手,见其父母刀亦捐。
迷人业重佛不转,枉教善巧行方便。
咽喉火起业生贪,夺其所夺业不现。
蚖蛔钻额蛆腐肠,对此何如尚敢尝。
翠盘有箸不能下,何用鸾刀重创伤。
罪性空时莫问果,佛佛圆明珠颗颗。
就将蛤蜊比莲台,颗颗中具如来座。
佛遍恒河沙界中,物物应与蛤蜊同。
乍然悲喜生畏抑,是物皆现圣慈容。
有如贪喙恣豪嚼,钵盂净饭亦生虫。
此是如来秘密藏,芥子须弥纳万象。
提出吹毛颔下刀,抉去空华目里障。
不然枯骨有何灵,猪齿白骨现佛形。
狞犬衔来不敢食,难道畜生不爱腥。
狗子有无佛性也,且扫涂抹几剡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