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赛音布
赠钰
赫德尔
赵?
赵?之
赵㞦
赵㟲
赵㠓
赵䈣夫
赵一德
赵一清
赵一诲
赵万年
赵三麒
赵不息
赵不敌
赵不易
赵不群
赵不谫
赵不踰
赵与?
赵与■
赵与㒇
赵与东
赵与仁
赵与侲
赵与时
赵与杼
赵与楩
赵与槟
精选古诗
寄齐州曾子固学士
寄陈介进士
寄保安军杨公济判官
寄俞君度
寄秦倅吕四丈职方渊
寄盛子美俞元功二先辈
寄湖掾杨浩然
寄题双岩寺
古诗名句
江楼拂柳融烟轻,金钗按曲节秦筝
虾须帘内屈卮举,鹦鹉梦中传吉语
燕掠芳尘逢旧侣,吴樯近泊桃花墅
越客春衫来楚楚,捎得鱼缄过湘渚
吴宫步锦妍光属,照夜明珠当华烛
新宠蛾眉号爱卿,舞衣如雪掌中轻
春莺宛转应翔燕,瑶环振蹑芙蓉生
霞觞未歇欢如许,斗柄斜河月过午,博劳叫曙酴醾坞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诗句欣赏
MORE+
舍旁修木荫风潭,坐有郎君掣电岩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已将此段慰偪仄,更为岑参来巷南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细说当年陈类癖,伏閤忿争书日历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国医袖手药笼空,挂壁犹馀弓矢室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吾州万落与千村,以葛名儿浸及孙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刲羊击豕作寒食,定恐酌公忘斗石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一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小槛观鱼呼策策,来伴渔蛮作逋客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风回别浦有飞帆,雨湿断堤无响屐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梦回春到放龟潭,潭上杂花开石岩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十椽老屋烟烬灭,越鸟无日忘巢南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空说花骢酬马癖,岂有过都如块历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出门咫尺行路难,只办苍黄问家室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鼓鼙声动何处村,争挽神器归王孙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今者不乐愤忘食,奋臂拟关弓五石
出处:
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 其二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上人游四方,云水渺长道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一言契深心,百法从此了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十年归故山,不踏山前草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经营妙峰堂,想像德云老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闭关习跏趺,宴坐兀枯槁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混迹虽寰中,寄意已尘表
出处: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作者:
沈与求
朝代:
宋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