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葛秋崖
葛立方
葛繁
葛绍体
葛胜仲
葛覃
葛起文
葛起耕
葛远
葛逸
葛道人
葛郛
葛郯
葛金烺
葛长庚
葛闳
葛高行文
葛鸦儿
董与几
董乂
董京
董以宁
董佐才
董俊
董俞
董俨
董儒
董元度
董元恺
董兆熊
精选古诗
夜宴胡九皋因闻生子
附录桂坡左大参先生赠诗二首其一
附录桂坡左大参先生赠诗二首其二
予素抱热疾夜卧少安昨夜喜桂坡先生左大参至而夜话遂快肰若脱始悟火郁而肰医师未能及耳作一绝以志喜云
生日蒙天台叶太守崇礼诸公寄双鹿为寿谢
谢任先生寄寿烛一绝
雨饮
上巳游庆云庄口号
古诗名句
倦鸟惜翮翎,瞻巢愤翩跹
物性岂凿意,生遂悉其然
饶饶千金子,堂垂灶突烟
狎客坐羽觞,鼓吹滋华年
一朝延比邻,捐崩更播迁
执守宜中人,况复非圣贤
如有汶上召,为我谢迂愆
何人移化工,亭亭写修竹
查古诗
搜索
戏咏端州石砚放言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我闻自昔盘古既开乾坤异,爰以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
。
诗句欣赏
MORE+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出处:
学生和玉佛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头儿誇大口,面子靠中坚
出处:
学生和玉佛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出处:
学生和玉佛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出处:
学生和玉佛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出处:
哀范君三章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出处:
哀范君三章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出处:
哀范君三章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出处:
哀范君三章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出处:
秋夜有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出处:
秋夜有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出处:
秋夜有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捲觉新凉
出处:
秋夜有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出处: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出处: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出处: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出处: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出处:
莲蓬人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出处:
莲蓬人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出处:
莲蓬人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出处:
莲蓬人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现代
惟有磊磊落落之石质重而韵清,在乎山水之间各安置。
奈何天无石,肆有触之崩而柱折。
有女娲取而炼以补之,所馀者青玄赤白皆分别。
迨夫百千万年,有祖龙骑之向东,而端州之石亶称奇绝。
此石当时既补天,至今天色尚依然。
云胡得此以为砚,我想女娲岂难煮而燥之,乃听其益笔发墨呵气则泉。
吁嗟乎,女娲何不悟补天之微理,惜也此彼不知此。
粤自苍颉作书混沌凿,伏义八卦聊为尔。
而乃上典谟,下风史。
民伪兹,圣人死。
东家老儒炼六经以补之,而大儒曰仁,小儒曰理。
岂若太古三民,不相往来而已。
祖龙焚书亦似矣,而何复有管城子。
管城子,舍此石而不可得。
又千百年,而山之混沌是与人而俱蚀。
八分变体点画便,遂使君子小人交相美其文墨。
尔来文妖墨祟皆绝奇。
家家书,人人诗。
宝此一片石,而矻矻然仰天而思。
镂心刻骨,以裂此浑浑之元气。
吁嗟乎,我欲补之,而几夜可补也。
我欲毁此石以补之,夫谁解其意者。
我闻石之精,与三皇五帝在天之灵而俱愁。
夫何寸裂我石,而圣人之糟粕,尽以供伪儒之摹写。
岂不闻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天下使禹治之。
巨灵一擘,水皆东泻。
夫石可擘,则亦可取而为砚。
禹若曰,余知其然。
肆任土作贡,惟有怪石浮磬,与筱簜竹箭。
无毛颖管,无砚田片。
何意于今数千年,山灵剥面谁为怜。
我今一片大于拳,取而怀之袖中。
是亦伪儒之流也。
安得圣人尽驱此衣冠之盗,置之标枝野鹿之田。
使之思悠悠,腹便便。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之未始有始之前。
谁为福始,谁为祸先。
无表无得,日出而作,日入而眠。
我亦投此石于众人,众人不受,投彼女娲,女祸亦不必以供其补天。
夫何使我与文妖墨祟争此一片石,不耕获不菑畬,惟蠡测夫脉望之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