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杨侃
杨信祖
杨倓
杨偕
杨允
杨允孚
杨元亨
杨元儒
杨元恺
杨元正
杨元量
杨兆璜
杨兆鹏
杨先铎
杨光
杨光仪
杨光溥
杨光祖
杨克一
杨克彰
杨克恭
杨克让
杨公远
杨兴宗
杨兴植
杨养晦
杨冀
杨再十一君
杨再可
杨冠
精选古诗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经漂母墓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饯别王十一南游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古诗名句
氛沴交行日,乡邻出次时
情惟舅姑重,义不死生移
执礼神应鉴,怜孤族并推
小郎今长大,衰杖有馀悲
入秋足霖雨,颇长南池渌
鸣蛙欣所遇,日夕鼓其族
喧喧未渠已,隐隐撼吾屋
群和杂蛄蚓,间噪警鹅鹜
查古诗
搜索
义儿篇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蜾蠃祝螟蛉,祝之亦相似。
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
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
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
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
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
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
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
。
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
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
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
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
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
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
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
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
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
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
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
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
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
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
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
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
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
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
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
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诗句欣赏
MORE+
首重儒宗新像设,不妨特地拜文公
出处:
送刘学录之建阳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宝剑韬藏久未伸,天生南浦一文人
出处:
送刘学录之建阳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好将玉匣呈岩电,洗出寒光万丈新
出处:
送刘学录之建阳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剑津初筮著能名,大府今看佐属城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三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愧我赠行无好语,祇将戒惧与明诚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三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读书岂但资闻见,穷理方能识重轻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孔孟格言如日月,更须师友与详评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艾轩门第多诸父,尚想高斋讲诵时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谁道风流今已泯,亲篇三复起予诗
出处: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我恨逢师较已迟,羡君早岁独先知
出处:
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归时剩把遗书读,莫道□峰永别离
出处:
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少年文学已精深,更向周程一派寻
出处:
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千里求师宁惮远,殷勤要识圣贤心
出处:
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赣上贫民最可怜,唯凭令佐予安全
出处:
送林知丞赴石城任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正人况值为侯牧,抚字催科审后先
出处:
送林知丞赴石城任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往时吾里有师儒,受业穷年邹鲁如
出处:
送林知丞赴石城任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今日喜君求益友,萤窗共究圣贤书
出处:
送林知丞赴石城任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当年好礼一河间,今日躬行倍誉难
出处:
送赵司直赴常德倅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三百威仪皆曲中,胸中冰雪照人寒
出处:
送赵司直赴常德倅 其二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武陵佳处是桃源,谬说伊谁为探原
出处:
送赵司直赴常德倅 其一
作者:
陈宓
朝代:
宋
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
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
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
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
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
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
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
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
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
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
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
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
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
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
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
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
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
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
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
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
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
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
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
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
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
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
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