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罗肃
罗舜举
罗良信
罗茂良
罗荣
罗荣祖
罗萱
罗蒙正
罗虬
罗衔炳
罗衮
罗见麟
罗觐恩
罗让
罗诱
罗辰
罗运崃
罗适
罗道成
罗邺
罗鉴
罗钦顺
罗锜
罗锦堂
罗附凤
罗隐
罗颀
罗颂
罗颖
罗黄庭
精选古诗
山涧读易轩
海屋为萧君赋
野老看云图
门有车马客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一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二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三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四
古诗名句
江山万汇争供眼,霜雪千丝渐打头
猛忆少年无限事,酒阑犹自看吴钩
汉历胡元各一天,并门回首意凄然
空桑露宿成三世,作客逢春又五年
事往鱼龙空曼衍,梦回辽鹤已尘烟
不知明岁团圞月,分照离人更那边
饘粥躬调久,衾裯抱禦勤
已伤憔悴骨,况值乱离辰
查古诗
搜索
草堂怀杜工部
作者:
崔荣江
朝代:
当代
莫道浣花溪畔看浣花。
已无僧侣濯袈裟。
莫道薛笺猩猩色,浣花溪纸洇成嗟。
殢情非是风月者,古思犹在衡茅舍
。
秋风陋屋卷茨茅,少陵曾哭空椽下。
此哭应为天下哭,于今使我怀永夜。
遥忆君身寄长安,壮怀偏生与草菅。
久潜悲辛犹潦倒,报国无门枉十年。
长安胡祸狼烟起,一家萍梗向南徙。
身家不独有悲辛,千门离乱百家死。
一问世何多酷吏,再问民何多血泪。
文中殊少昔浪漫,风花翻转不平字。
颠沛生涯已断魂,穷极何堪入官门。
栗亭白眼犹堪避,蜀道艰难不可奔。
奈循白水三千里,沧浪欲灭一舟痕。
百转千回几生死,萍踪暂到蜀山止。
许有成篱围竹屋,浣花溪舀淘米水。
白鹭洲头开望眼,潺潺流过梅花味。
蜀国少与客安宁,草堂遂歇风尘履。
便有村醪足可斟,未尝一改苦劳心。
风破茅屋思广厦,为天下作秋风吟。
更为蜀相生感慨,少陵老泪也沾襟。
位卑也肯长忧国,徘徊人在五更深。
可怜天府也狼烟,不许清平慰客眠。
老来又品流离苦,将身抛却水云烟。
一生便有半生哭,夔门远放载愁船。
湘水独孤凄凉去,无人为洒招魂钱。
万古文章虽入史,斯身此去太可怜。
无奈千秋皆如是,于今已觉不新鲜。
为民哭者无好死,朱门依旧起歌弦。
我亦草堂为君哭,斯有文章谁深读。
浣花溪畔尽游人,无非风雅赏花族。
君不见人间委曲自求全,谁似门前青青竹。
呜呼,君去矣,诗一纸。
诗句欣赏
MORE+
混沌未凿元气闭,帝遣斲开双阙丽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一抽键钥不复扃,彷佛闾阖当云际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岷波如丝来自西,狂飙忽驾滔天势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雷驱银马蹴两涯,虎豹遁藏阍者逝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向年未曾到此山,遥望不知谁抱关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但见烟苍雨黛动颦笑,画出八字宫眉弯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春来堤柳青袅娜,二梁开颜忽招我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一在淮西一江左,夹我诗船船不过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船压天光觉天堕,爱惜玻瓈才能唾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举杯对月嚼冰玉,桂香万斛清胸腹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夜檄江妃舞长袖,为君翻作天门曲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忆昔充贡两赴京,九重晨启瞻彤庭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怀策空归名不荐,五门微茫梦中见
出处:
天门山曲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炎歊苦郁蒸,何处堪欺凌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黄山古台址,峻嶪何层层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周览无不极,我尝试一登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湘潭巴蜀总在目,长江涛浪来如崩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萦回一带绕云汉,天门对立青峻嶒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果然暑气无地着,松阴六月凝寒冰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所以凌歊名,不诬世所称
出处:
淩歊台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已无僧侣濯袈裟。
莫道薛笺猩猩色,浣花溪纸洇成嗟。
殢情非是风月者,古思犹在衡茅舍。
秋风陋屋卷茨茅,少陵曾哭空椽下。
此哭应为天下哭,于今使我怀永夜。
遥忆君身寄长安,壮怀偏生与草菅。
久潜悲辛犹潦倒,报国无门枉十年。
长安胡祸狼烟起,一家萍梗向南徙。
身家不独有悲辛,千门离乱百家死。
一问世何多酷吏,再问民何多血泪。
文中殊少昔浪漫,风花翻转不平字。
颠沛生涯已断魂,穷极何堪入官门。
栗亭白眼犹堪避,蜀道艰难不可奔。
奈循白水三千里,沧浪欲灭一舟痕。
百转千回几生死,萍踪暂到蜀山止。
许有成篱围竹屋,浣花溪舀淘米水。
白鹭洲头开望眼,潺潺流过梅花味。
蜀国少与客安宁,草堂遂歇风尘履。
便有村醪足可斟,未尝一改苦劳心。
风破茅屋思广厦,为天下作秋风吟。
更为蜀相生感慨,少陵老泪也沾襟。
位卑也肯长忧国,徘徊人在五更深。
可怜天府也狼烟,不许清平慰客眠。
老来又品流离苦,将身抛却水云烟。
一生便有半生哭,夔门远放载愁船。
湘水独孤凄凉去,无人为洒招魂钱。
万古文章虽入史,斯身此去太可怜。
无奈千秋皆如是,于今已觉不新鲜。
为民哭者无好死,朱门依旧起歌弦。
我亦草堂为君哭,斯有文章谁深读。
浣花溪畔尽游人,无非风雅赏花族。
君不见人间委曲自求全,谁似门前青青竹。
呜呼,君去矣,诗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