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徐城
徐埴夫
徐培基
徐基
徐堂
徐士佳
徐士俊
徐士唐
徐士怡
徐士林
徐士烝
徐士芬
徐士霖
徐复
徐夔
徐夜
徐夤
徐大受
徐大忠
徐大方
徐大正
徐大纯
徐大镛
徐天倪
徐天柱
徐天祐
徐天祥
徐天赉
徐天锡
徐太玉
精选古诗
满庭芳负笈复旦
八声甘州寄内1996暮春
鹧鸪天寒夜复旦南园记梦
汉宫春寄内
望海潮呈业师王水照先生
水调歌头初职中大
八声甘州送别崔建社兄远迁新西兰
醉花阴夔门戏语
古诗名句
循崖履坦竟无阻,为君留取能诗声
此榜与诗傥不朽,此馆想同江水清
我来岁月愧销缩,整缨辑屦图归程
遗名肯复计身后,谨愿第虞槃水擎
始终感慨遇僚友,遂事且喜相须成
勉旃功业早期就,发轫自是天衢亨
早结渊衷眷,英名擅四方
献箴诚剀切,屡谏极忠良
查古诗
搜索
七十二过涧
作者:
曹龙树
朝代:
清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乾。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
诗句欣赏
MORE+
莫如陪欢伯,又复对此君
出处:
履道会饮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商于六百里,黄金四万斤
出处:
履道会饮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不能买兹乐,自馀恶足论
出处:
履道会饮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接䍦倒戴时,蟾蜍生海垠
出处:
履道会饮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小车倒载时,山翁归天津
出处:
履道会饮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何代无人振德辉,众贤今日会西畿
出处:
履道留题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太平文物风流事,更胜元和全盛时
出处:
履道留题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世事观开日,人情看破时
出处:
潜机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贷聚知朋聚,财离亲戚离
出处:
潜机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目前常见此,焉得不潜机
出处:
潜机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蛇毒远于生,蝎毒近于死
出处:
蝎蛇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蛇蝎虽不同,其毒固无异
出处:
蝎蛇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蛇以首中人,蝎以尾用事
出处:
蝎蛇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奈何天地间,畏首又畏尾
出处:
蝎蛇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域中有五岳,国家谨时祀
出处:
题华山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华岳居其一,作镇雄西裔
出处:
题华山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唐号金天王,今封顺圣帝
出处:
题华山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吁咈哉若神,僭窃同天地
出处:
题华山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
出处:
题范忠献公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陈邵为逸人,忠献为显官
出处:
题范忠献公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象促征夫趁前程,亭长攀辕曰止止。
此去七十二涧河,桃岭雪山风雨多。
山雨每于午后酿,新涨一来人葬波。
前年豫省兵饷到,使君不听良言告。
严催车马向前行,自揽花骢作先导。
岂知霎时两满山,山涛四面来更暴。
人骑行李没处寻,半剩饷车在泥淖。
与君同是解饷人,其余不必为君道。
君请权停半日骖,行止明晨仆来报。
闻言我且宿邸家,次晓红旭弄川华。
万里无云天正好,急命仆夫起群车。
果然盘山夹一涧,一涧屈曲走惊蛇。
断岸千尺攀不上,旁涧四出乱如麻。
何年吴璘开地网,到此真同井底蛙。
桥彴舟楫两难施,涉者褰裳等跳虾。
车声邻邻轮齧石,马行蹙蹙踬语沙。
虎豹虬龙各千状,鸟不成鸟花不花。
前到会宁五十里,邑宰遣人特道喜。
我自过来觉平常,不料逾时飞白雨。
若使此时涧中行,随波逐浪可知矣。
想见大雨时行时,行人多似尾生死。
我闻秦始皇,鞭石有奇方,何不驱此陵谷作平场。
又闻西蜀王,五丁开径荒,何不凿此山腰走康庄。
我欲运南山之石,炼汾水之钢,选邓林之乔木,采渭川之修篁,访名匠于鲁宋,在此百丈崖上,造成七十二座跨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