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刘寿萱
刘将孙
刘少逸
刘尔炘
刘尔牧
刘尧佐
刘尧夫
刘履芬
刘山甫
刘山老
刘岑
刘岩
刘峤
刘峻
刘崇卿
刘崇鲁
刘崇龟
刘崧
刘巨
刘师培
刘师复
刘师忠
刘师恕
刘师服
刘师道
刘师邵
刘师陶
刘希古
刘希夷
刘希班
精选古诗
书寄韵
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
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其二
春夜
醉睡者
数日前,梦人示余一卷文字,大略若谕马者,用「吃蹶」两字,梦中甚赏之,觉而忘其馀,戏作数语足之
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
古诗名句
圣主无劳关虑切,微臣不以死为难
适得天边月半轮,将来故作手中珍
但看一阵清风起,扫尽中原万里尘
望断长燕万里深,思君不见泪沾襟
高情为我还甘罪,至死难忘今日心
罪出经年怜我深,要存男子此胸襟
闻言废食更流泪,是我怀君一念心
数载幽幽狱户深,相逢更得好胸襟
查古诗
搜索
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
作者:
左宗植
朝代:
清
有明三百年,贤哲迈前世。
惟有经学衰,末流益虚伪。
侈口谈性道,枵腹薄经济。
人才日猥下,国步遂陵替。
先生百世士,生值明之季。
风雨自难鸣,松柏抗寒岁。
著述综百家,贯穿天人际。
起例托洪王,精博拔其萃。
杨王固不论,国朝亦少二。
阎毛犹屈强,江戴乃孤诣。
斯文何汉宋,通儒自无蔽。
学古在于通,真是有公议。
潜邱五十条,谲觚六七事。
音学亦一端,汀芒讵为累
。
学途有戈矛,旷世一感喟。
尼父当衰周,微管笔袖词。
诸葛佐孱蜀,申韩亦可师。
立言三不朽,俊杰乃识时。
明祚昔云季,纲维久陵迟。
筹兵无严城,措饷竭九釐。
荐绅斗门户,坐视鼎社移。
东南踵敝化,鲁戈讵能挥。
先生丁横流,蒿目时事非。
风尚许六代,富强奖秦随。
大声而疾呼,用援溺救饥。
事云竟何及,或为异代资。
海运终见行,场盐必改规。
其余二三策,善用多时宜。
事有穷乃变,贤者早见之。
迂缓与杂伯,可笑忘诋諆。
诗句欣赏
MORE+
去都且百里,布施定谁力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龙子与拜砖,奔走客万亿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幸先香会至,食宿免见逼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入梦习泉喧,窥床惜月昃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能留过中秋,朝夕共探陟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五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
出处: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 其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霜叶如花易失时,凋疏犹胜但空枝
出处:
十月二日狮子窝观红叶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归鞍拣作斋头供,后夜风狂自下帷
出处:
十月二日狮子窝观红叶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卅年不见江亭雪,老顾犯寒迹前辙
出处:
雪中过石遗招同尧生昀谷登陶然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城南冷人得两三,联句僧窗慰孤孑
出处:
雪中过石遗招同尧生昀谷登陶然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西山入云怪相避,乾苇戴花愁压折
出处:
雪中过石遗招同尧生昀谷登陶然亭
作者:
陈宝琛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惟有经学衰,末流益虚伪。
侈口谈性道,枵腹薄经济。
人才日猥下,国步遂陵替。
先生百世士,生值明之季。
风雨自难鸣,松柏抗寒岁。
著述综百家,贯穿天人际。
起例托洪王,精博拔其萃。
杨王固不论,国朝亦少二。
阎毛犹屈强,江戴乃孤诣。
斯文何汉宋,通儒自无蔽。
学古在于通,真是有公议。
潜邱五十条,谲觚六七事。
音学亦一端,汀芒讵为累。
学途有戈矛,旷世一感喟。
尼父当衰周,微管笔袖词。
诸葛佐孱蜀,申韩亦可师。
立言三不朽,俊杰乃识时。
明祚昔云季,纲维久陵迟。
筹兵无严城,措饷竭九釐。
荐绅斗门户,坐视鼎社移。
东南踵敝化,鲁戈讵能挥。
先生丁横流,蒿目时事非。
风尚许六代,富强奖秦随。
大声而疾呼,用援溺救饥。
事云竟何及,或为异代资。
海运终见行,场盐必改规。
其余二三策,善用多时宜。
事有穷乃变,贤者早见之。
迂缓与杂伯,可笑忘诋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