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刘石龄
刘砺
刘硕辅
刘碧
刘礼淞
刘礿
刘祁
刘祎之
刘祖启
刘祖尹
刘祖满
刘祖谦
刘祖霞
刘神岳
刘福姚
刘禹卿
刘禹锡
刘秉坤
刘秉忠
刘秉恕
刘秉恬
刘秉琳
刘秉璋
刘秘
刘秩
刘程之
刘竑
刘章
刘章(微之
刘端
精选古诗
会王侍中座上诗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祖道诗
除妇服诗
答弘农故吏民诗
七哀诗
公燕诗
咏史诗二首其二
古诗名句
我昨访梓君,庙碑皆明季
又搜刻漏文,久已佚其器
因叹古迹留,每遭造物忌
此非神仙护,完好良不易
长揖谢陵阳,感君锡奇秘
王鳣祥写《莲华经》,绀塔遭劫多飘零
昨年友人携以示,楷法尚有唐仪型
柰何孟蜀九经刻,残本仅得仇彤廷
查古诗
搜索
复性篇
作者:
俞荔
朝代:
清
混沌之初,无极太极。
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
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
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
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
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
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
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
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
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
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
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
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
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證。
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
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
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
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
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
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
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
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
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
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
敬述兹篇,用勉德行。
诗句欣赏
MORE+
日夕西风来,乱捲庭前树
出处:
山水图为王给事理题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江水皆起立,溪云不能驻
出处:
山水图为王给事理题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小桥架空凿,尽日无人度
出处:
山水图为王给事理题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惟有江上山,万古吹不去
出处:
山水图为王给事理题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入门问姓名,知我是儒官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延我入席坐,取茶为我传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劝我勿深忧,谓我且自宽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从容意渐密,气和言甚温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日落门已闭,但闻铃铎喧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唤人为扫地,铺榻近床前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举灯自起照,避湿已就乾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中夜复相呼,问我眠可安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清晨邀我起,颒盥同一盆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念此慇勤意,岂啻弟与昆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白首犹按剑,倾盖如旧欢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平生易为感,况尔危难间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而能脱流俗,相与出肺肝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浮云多变态,苍松知岁寒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感激何由报,申此平生言
出处:
赠陈百户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尽向良宵庆太平,圜扉寂寞度寒更
出处:
中秋书怀
作者:
李时勉
朝代:
明
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
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
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
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
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
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
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
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
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
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
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
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
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證。
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
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
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
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
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
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
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
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
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
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
敬述兹篇,用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