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朱素
朱紫贵
朱綝
朱纫兰
朱纬
朱纯
朱纲
朱绂
朱绍远
朱经
朱绛
朱继芳
朱续京
朱续晫
朱维均
朱绶
朱缃
朱美英
朱翁
朱翌
朱耆寿
朱联沅
朱肄南
朱肇璜
朱肱
朱胜非
朱腹松
朱自清
朱自牧
朱良机
精选古诗
听宇昭师琴
泛若耶溪
卧病吟
送从律师西游
送希昼之九华
送惟风之衡阳
湘江有感上王内翰
偈
古诗名句
羡君兄弟皆好同,愿就连床听雨眠
一回经眼一回妍,数见何须虑不鲜
目断座隅呼小玉,魂销墙隙赌非烟
佯推罚盏遮银烛,笑映疏帘并画船
蜂蝶似同人鉴赏,一春追遂遍花前
乍制春衫避藁砧,称腰宽窄赏知音
题书远饷膏唇药,卖赋聊储瞷浴金
三具明铛观妾意,七枚佳珥试君心
查古诗
搜索
王孝子诗
作者:
缪沅
朝代:
清
丁徭日繁重,闾户多逃亡。
文安王氏子,飘泊辞故乡。
弃我旧井灶,舍我旧耕桑。
甘心杂匹耦,各自东西翔。
故乡不能归,涕泣泪如雨。
一灯何荧荧,健妇耆门户。
生儿在襁褓,日夜尚须乳。
儿生未十期,儿志如成人。
上堂见阿母,儿有平生亲。
儿生不如父,儿不如鲜民。
阿母为儿言,汝父久埃尘。
上天与入地,欲见愁无因。
孝子闻母言,含泪声酸辛。
团圞复团圞,为儿授家室。
登堂见花烛,吞声哭不得。
儿生未识爷,何以安枕席。
誓辞连理枝,永远事行役。
再拜阿母旁,泣血涴颜色。
出门何所之?惘惘别里门。
长号感行路,天地为之昏。
日则望云驰,夜则戴星奔。
飞篷罥天末,何处寻本根。
行行大壑旁,僵卧荒祠外。
精诚动木石,魂魄交冥昧。
开门撮老叟,梦中与神会。
午食见指南,莎羹未粗粝。
当归乃隐语,不闻附子脍。
迤逦入东南,山泽形神枯
。
黄沙蚀颜面,疮痍生肌肤。
果然带山下,梦觉逢精庐。
佛香飘院落,有客苍髯须。
询知旧乡里,惊喜立坐隅。
寻声犹识得,精神相感孚。
父子抱持哭,泪落千僧徒。
殷勤劝还乡,缁林戒行李。
入门见老妻,毁颜已暮齿。
新妇洁盘餐,为翁具甘旨。
至行格天地,和气浃乡里。
高曾遗矩矱,子孙遍朱紫。
至今道旁人,齐歌王孝子。
诗句欣赏
MORE+
人生若朝露,舍醉当何归
出处: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四座惊此语,未厌翠觞飞
出处: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胡能后天地,何可恃轻肥
出处: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沉酣且长咏,白首空歔欷
出处: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仆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日铛无粥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长在目
出处: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
出处: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出处: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出处: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出处: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出处: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
文安王氏子,飘泊辞故乡。
弃我旧井灶,舍我旧耕桑。
甘心杂匹耦,各自东西翔。
故乡不能归,涕泣泪如雨。
一灯何荧荧,健妇耆门户。
生儿在襁褓,日夜尚须乳。
儿生未十期,儿志如成人。
上堂见阿母,儿有平生亲。
儿生不如父,儿不如鲜民。
阿母为儿言,汝父久埃尘。
上天与入地,欲见愁无因。
孝子闻母言,含泪声酸辛。
团圞复团圞,为儿授家室。
登堂见花烛,吞声哭不得。
儿生未识爷,何以安枕席。
誓辞连理枝,永远事行役。
再拜阿母旁,泣血涴颜色。
出门何所之?惘惘别里门。
长号感行路,天地为之昏。
日则望云驰,夜则戴星奔。
飞篷罥天末,何处寻本根。
行行大壑旁,僵卧荒祠外。
精诚动木石,魂魄交冥昧。
开门撮老叟,梦中与神会。
午食见指南,莎羹未粗粝。
当归乃隐语,不闻附子脍。
迤逦入东南,山泽形神枯。
黄沙蚀颜面,疮痍生肌肤。
果然带山下,梦觉逢精庐。
佛香飘院落,有客苍髯须。
询知旧乡里,惊喜立坐隅。
寻声犹识得,精神相感孚。
父子抱持哭,泪落千僧徒。
殷勤劝还乡,缁林戒行李。
入门见老妻,毁颜已暮齿。
新妇洁盘餐,为翁具甘旨。
至行格天地,和气浃乡里。
高曾遗矩矱,子孙遍朱紫。
至今道旁人,齐歌王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