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鲜于侁
鲜于夏
鲜于师中
鲜于枢
鲜于溥
鲜于能
鲜于至
鲜于颉
鳌图
鸠罗摩什
鸿渐
鹤算
鹿何
鹿化麟
鹿善继
鹿悆
鹿敏求
鹿林松
鹿虔扆
麋元
麋师旦
麟庆
麟桂
麟魁
麦如章
麦孟华
麦孟阳
麦应中
麦澄
麦秀
精选古诗
晨兴
梅友
梅花
梅花
梦中作
梦觉辞
深居其一
深居
古诗名句
袅娜熟眠杨柳绿,夭娆浓醉海棠红
客怀不直韶光好,诗兴犹因景物雄
投分东君未应薄,乞花偿酒强迎逢
酒恶病成恼,春深愁转加
园林三月事,风雨一庭花
燕幕自相语,蜂屯争趁衙
傍栏迎霁色,溪上几人家
猛作连朝雨,愁添一尺溪
查古诗
搜索
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为李一山题
作者:
吴重憙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古今以来推画手,椎轮如自东西京。
自从齐鲁逮巴蜀,前人箸录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后蒿莱平。
历金元明乃复出,百六二象犹发铏。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
忆十一龄戊申岁,大梁随宦曾眼经。
越七十载岁戊午,我八十一重开縢。
虽经昆焰火不尽,古香古色仍奔腾。
茧理腻若截肪细,麝煤重比沈云崩。
国初题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书梁公八旬盈。
雪礓持赠秋盦手,声价直许同连城。
东洲斋两钜制,后有作者难抗衡。
惜哉陈王两巨眼,墨缘未得传风镫。
近人重搜获一石,毡蜡昼静闻登登。
嗾獒晋主激宣孟,知兴贤母咨王陵。
击磬有心来何蒉,节义杵臼兼程婴。
地不爱宝并世出,紫云山色增峥嵘
。
我闻文翁高眹张收作石室,帝王圣哲摹画无不精。
至今迹相不得见,孝堂郭巨三十留题名。
其余东麟西爪互显露,太尉沛相述叙文清明。
冯绲六玉丁房峙双阙,李翕五瑞渑池尤著名。
此图七圣一暴四孝子,俯视他象只如中下乘。
家臧武梁题字如隶释,《小蓬莱阁》注字明珠莹。
白楼先生昔赠先阁部,惨遭劫火此竟逃天刑。
李唐至今一千有余载,得见祖本眼福还相矜。
昭陵六马道子佛,唐画当时知服膺。
蔡家有邻韩择木,唐隶当时应禀承。
复斋款识并入仲安室,衎斋二妙文字今犹馨。
前人歌诗已穷精奥义,贱子附尾钻纸如冻蝇。
诗句欣赏
MORE+
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出处:
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出处:
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
出处:
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斜阳事,人世别
出处:
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
出处:
应天长 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闲梦东篱,凄绝素心,暝色相携高处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残照翠微,旧月黄昏,佳约有时风雨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漫惜多阴,知道是、秋光谁主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曾旧识江山,看人无语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还喜身健登临,且随分清尊,慰秋良苦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漉巾爱酒,岸帻簪花,商略较谁风度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尽日停云,休更忆、昔年亲故
出处:
宴山亭 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看人如此溪山,等闲消与填词老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流尘换镜,天风吹籁,危阑自好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南渡斜阳,东篱旧月,古今怀抱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算承平去尽,笙歌梦里,浑昨日、非年少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新绡故素,啼红泫碧,不成春笑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湖水湖烟,余情分付,又随风渺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望千秋、洒泪同时,怅断掩霜花稿
出处:
水龙吟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忍回睇,问斜阳
出处:
木兰花慢 岁暮闻彊村翁即世,赋此寄哀
作者:
陈洵
朝代:
清末民国初
自从齐鲁逮巴蜀,前人箸录垂典型。
元嘉元年武氏石,天水以后蒿莱平。
历金元明乃复出,百六二象犹发铏。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
忆十一龄戊申岁,大梁随宦曾眼经。
越七十载岁戊午,我八十一重开縢。
虽经昆焰火不尽,古香古色仍奔腾。
茧理腻若截肪细,麝煤重比沈云崩。
国初题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尚书梁公八旬盈。
雪礓持赠秋盦手,声价直许同连城。
东洲斋两钜制,后有作者难抗衡。
惜哉陈王两巨眼,墨缘未得传风镫。
近人重搜获一石,毡蜡昼静闻登登。
嗾獒晋主激宣孟,知兴贤母咨王陵。
击磬有心来何蒉,节义杵臼兼程婴。
地不爱宝并世出,紫云山色增峥嵘。
我闻文翁高眹张收作石室,帝王圣哲摹画无不精。
至今迹相不得见,孝堂郭巨三十留题名。
其余东麟西爪互显露,太尉沛相述叙文清明。
冯绲六玉丁房峙双阙,李翕五瑞渑池尤著名。
此图七圣一暴四孝子,俯视他象只如中下乘。
家臧武梁题字如隶释,《小蓬莱阁》注字明珠莹。
白楼先生昔赠先阁部,惨遭劫火此竟逃天刑。
李唐至今一千有余载,得见祖本眼福还相矜。
昭陵六马道子佛,唐画当时知服膺。
蔡家有邻韩择木,唐隶当时应禀承。
复斋款识并入仲安室,衎斋二妙文字今犹馨。
前人歌诗已穷精奥义,贱子附尾钻纸如冻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