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济日
浑惟明
浙东众诗人
浣花女
浦传桂
浦坦
浦安
浦广
浦应麒
浦映绿
浦梦珠
浦武
浦江清
浦淮音
浦源
浦瑾
浦羲升
浦起龙
浦镗
浦鼎
浩虚舟
海印
海哥
海岱
海岳
海旭
海瑞
海遐
海顺
涂?
精选古诗
仙人篇
升天行二首其一
升天行二首其二
洛阳陌
丹霞行
雨雪曲
阳鸟篇
湖吟行
古诗名句
如今定当返,业已具西船
羲农至舜禹,所尚惟朴素
迨及三代衰,君臣皆不度
其源既已开,展转若涂附
秦汉距陈隋,相沿少知悟
伤财而害民,多不能永祚
乃知纵奢淫,天人所同恶
金玉不可衣,锦绣不可茹
查古诗
搜索
哨遍
作者:
朱祖谋
朝代:
清末民国初
家在半塘,人是半僧,畴识平生事。
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
礼有之。
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
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
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鬓髭。
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
嘻。
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
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
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
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
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
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
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
。
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
诗句欣赏
MORE+
皂帽藜床岁月多,卅年重见鬓双皤
出处:
族兄叔容相别三十三年兹复见于沈阳几不相识矣留饭海拉尔磨菇及自制藕丸风味绝佳谈及家乡零落之状不胜感叹率成一首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盘中风味巴河藕,塞上奇黁海拉磨
出处:
族兄叔容相别三十三年兹复见于沈阳几不相识矣留饭海拉尔磨菇及自制藕丸风味绝佳谈及家乡零落之状不胜感叹率成一首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话到家园堪痛哭,未填沟壑且高歌
出处:
族兄叔容相别三十三年兹复见于沈阳几不相识矣留饭海拉尔磨菇及自制藕丸风味绝佳谈及家乡零落之状不胜感叹率成一首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腐儒濩落英雄老,回首苍茫等逝波
出处:
族兄叔容相别三十三年兹复见于沈阳几不相识矣留饭海拉尔磨菇及自制藕丸风味绝佳谈及家乡零落之状不胜感叹率成一首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幽居足良夜,月出东峰隅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灭烛坐空明,静极罢琴书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山雨洒一阵,清逼瀹茗馀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几榻入微凉,荷气流空虚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湖光荧暗壁,叶叶风卷舒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何人梦来此,应诧仙人居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一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意行沿涧曲,湿屦芳露盈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三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忽然微风至,奇香不可名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三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探寻遍高下,众绿掩一茎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三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长蔓小白花,灿灿缀玉英
出处: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三
作者:
陈曾寿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
礼有之。
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
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
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鬓髭。
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
嘻。
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
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
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
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
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
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
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
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