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沈寿榕
沈少南
沈尹默
沈岸登
沈峄
沈峻
沈希尹
沈希颜
沈平
沈庄可
沈庆之
沈应
沈度
沈廉
沈廷圭
沈廷扬
沈廷文
沈廷瑞
沈廷芳
沈彤
沈彩
沈彬
沈御月
沈德潜
沈德符
沈徽
沈心
沈性
沈恒
沈愚
精选古诗
进和御制喜雪诗其二
乙巳岁喜雪御筵即席和御制诗
进和御制南郊礼成喜雪诗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一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二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三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四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五
古诗名句
题诗禅房更潇洒,便与王城祗树同
烟景空明石路微,千年草木驻光辉
山中观阙金银气,天上神仙黼黻衣
赤石大溪鱼欲化,青云玄圃鹤长飞
只今浩劫频来往,未信沧洲与愿违
郡城重镇浙江东,徼道荒芜雉堞空
于越山川星纪外,故王台榭水云中
船来蛮贾衣裳怪,潮上海鲜鳞鬣红
查古诗
搜索
云安监劝学诗
作者:
王日翚
朝代:
宋
云安古汤溪,□□□□滨。
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
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溪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
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
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
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
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
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
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
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
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
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嚚。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
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
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溪上,未必无国珍。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
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
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穷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
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
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訚訚。
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
诗句欣赏
MORE+
卸了尚书呼长者,纳还学士做渔翁
出处:
又三首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雪平腰各立师边,半夜输君得密传
出处:
又三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伴后村翁成二老,比绛县人多一年
出处:
又三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物贵皆由楮币轻,近闻五岭亦通行
出处:
又绝句二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旧时白苇黄茅里,有犬鸡声布有声
出处:
又绝句二首 其二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东阁郎君己贰卿,斡回严冷作和平
出处:
又绝句二首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专人昔暴于家靼,太傅今贤似父兄
出处:
又绝句二首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向来平勃颇相知,使粤归来岁月移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三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只以一篙为导从,亦无剑马可相随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三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稚子呼牛妇馌耕,早秧水足麦风清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九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老农喜极还垂涕,白首安知再太平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九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变渺瀰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七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七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本朝耆旧数吾宗,老监轩昂洛社中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十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后五百年人定说,过江复有戴花翁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十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眉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髣髴同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六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但是至人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六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少游款段何从借,伯厚鸡栖未易求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看取后村翁简径,百钱聊税一渔舟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溪北溪南一雨通,山村佳处便掀篷
出处: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其八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
无室不盐烟,无民不樵薪。
士子独希少,锥刀事艰辛。
我因沿檄来,暇日聊咨询。
溪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
衣冠杳不报,敢问夫何因。
盛言汉廷尉,有语诒乡邻。
三牛对马岭,有井无贵人。
斯言既笃信,诗礼不复闻。
我闻为咨嗟,此语深非仁。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
因言廷尉者,其生岂不神。
既禀神灵姿,宁非贤圣伦。
安得鄙俚语,千载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贵岂无足尊。
唐皇上柱国,伪蜀掌丝纶。
遗诰尚可考,苗裔亦诜诜。
后生宜可畏,况逢尧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弃甘煨尘。
前贤不知慕,俚语常书绅。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
为言听我语,蜀氏初顽嚚。
文翁为益州,化蜀与维新。
英才出王马,继世扬子云。
词章霭当世,至今耀清芬。
自尔吾蜀士,文学多彬彬。
乃知汤溪上,未必无国珍。
琢磨始成器,匪即为荆榛。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亦非好辩者,示劝聊谆谆。
公侯宁有种,自致唯斯文。
蜀学乃孤陋,师友须隆亲。
又当听我言,既学须能勤。
不勤如不学,勤学始成身。
穷兮世巨儒,达兮国名臣。
唯恐学不至,学必无沈沦。
如不学为名,不如复煎熏。
十室有忠信,见者希能遵。
会观集岁后,俊造来訚訚。
一成诗礼乡,举充观国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