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元和举子
元善
元在庵主人
元圭
元基
元夕
元奭
元好问
元婴
元子攸
元孚
元季川
元宏
元宣
元寂
元居中
元希声
元干
元度
元德明
元德昭
元志
元忠
元恭
元恺
元振
元掔
元文宗
元方
元日
精选古诗
魔王歌章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
陈人为齐云观歌
陈初童谣
陈初童谣
陈初童谣
古诗名句
欢承恩宠冠椒风,醉倚金屏玉殿东
吟罢却愁鹦鹉听,书成还藉紫鸾通
雾拖蝉鬓匀新绿,花拂鸳裾落腻红
独有罗敷矜艳色,采桑南陌叹飘蓬
未央前殿按歌来,花外轻车殷夕雷
豹尾喜随芸阁度,雁灯深照竹宫回
谏因方朔恢谐得,赋捷枚皋扈从才
一曲霓裳千岁乐,粉香飞作茂陵灰
查古诗
搜索
代书呈苏易简学士希宠和见寄以便题之于郡斋也
作者:
田锡
朝代:
宋
金殿尝闻金口言,词臣官职是神仙。
三年偶忝西垣职,致身似得文章力。
感激思酬圣主恩,危言所以难缄默。
出入金门与玉堂,屡因狂直拜封章。
禦戎救旱无上策,言词不足动君王。
改官出职归郎署,粉围正秩惭叨据。
仍命淮阳颁诏条,元正不得与趋朝
。
中书舍人捧宝策,加美徽称尊帝尧。
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
独有淮阳知郡吏,为典郡符蒙借紫。
閤门引谢正衙辞,撰日忽忽办行李。
都门柳色早春天,繁台寺中排祖筵。
离杯满劝不惜醉,醉别上马魂黯然。
客心易感须如是,回思故国三千里。
子云相如俱蜀人,我今五十君青春。
春秋鼎盛正清贵,我年渐似下坡轮。
下车犹未踰期月,官舍初经禁烟节。
残阳乍听吹角声,台榭梨花簇香雪。
独酌不欢何所为,孤怀无绪怀己知。
十八学士相念否,应笑骨凡格且卑。
地仙敢言谪仙宦,海槎却有上天时。
陈州去京地不远,莫惜音书来慰勉。
若得工夫可作歌,歌中言语不厌多。
毕三情旨颇似我,向二宋四及李大。
请与副阁王舍人,呈似此歌希唱和。
诗句欣赏
MORE+
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
出处:
水调歌头 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
出处:
水调歌头 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
出处:
水调歌头 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
出处:
水调歌头 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
出处:
水调歌头 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出处:
水调歌头 其十七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枯槁,民瘼庶其瘳
出处:
水调歌头 其一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
三年偶忝西垣职,致身似得文章力。
感激思酬圣主恩,危言所以难缄默。
出入金门与玉堂,屡因狂直拜封章。
禦戎救旱无上策,言词不足动君王。
改官出职归郎署,粉围正秩惭叨据。
仍命淮阳颁诏条,元正不得与趋朝。
中书舍人捧宝策,加美徽称尊帝尧。
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
独有淮阳知郡吏,为典郡符蒙借紫。
閤门引谢正衙辞,撰日忽忽办行李。
都门柳色早春天,繁台寺中排祖筵。
离杯满劝不惜醉,醉别上马魂黯然。
客心易感须如是,回思故国三千里。
子云相如俱蜀人,我今五十君青春。
春秋鼎盛正清贵,我年渐似下坡轮。
下车犹未踰期月,官舍初经禁烟节。
残阳乍听吹角声,台榭梨花簇香雪。
独酌不欢何所为,孤怀无绪怀己知。
十八学士相念否,应笑骨凡格且卑。
地仙敢言谪仙宦,海槎却有上天时。
陈州去京地不远,莫惜音书来慰勉。
若得工夫可作歌,歌中言语不厌多。
毕三情旨颇似我,向二宋四及李大。
请与副阁王舍人,呈似此歌希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