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周启运
周商
周嘉猷
周嘉生
周因
周国卿
周在
周在延
周在建
周在浚
周在镐
周圻
周坦
周垕
周墀
周士俊
周士彬
周士清
周士登
周士皇
周士键
周处
周复俊
周大枢
周天佐
周天度
周天球
周天藻
周天麟
周姗姗
精选古诗
题毗墟寺临清轩其二
题鲍原礼画菜
晓起
闻砧
题画十三首其一
题画十三首其二
题画十三首其十
题画十三首其十一
古诗名句
绝顶仙人井,碧泉皆雨香
神龟人不见,每夜有丹光
片石上嵯峨,春风覆薜萝
何人踏龙尾,白日撼灵鼍
幽意本不群,芳根偶然并
不知石林远,但觉生香近
绕涧绿猗猗,秋风吹紫蕤
如何生杜若,浑欲杂江蓠
查古诗
搜索
佳雨应祈因思昔年诸友作诗今再叙旧
作者:
朱长文
朝代:
宋
晏侯昔为州,岁旱庆霖雨。
夫君与方子,吟思共清苦。
不才辄继声,玉石愧同处。
赓酬自邦君,高歌遍幕府
。
开编读英辞,风义恨修阻。
历年屈指八,阅守今已五。
温温刘苏州,扬仁美风土。
篇章极清新,操行到淳古。
去年掌胶庠,幸此荫德宇。
遇君来自西,暂作皋桥旅。
并游盍簪裾,良宴陪樽俎。
辱顾眼俱青,言诗多见与。
近当庚伏间,不雨病禾黍。
田乾如龟裂,一溉劳远取。
如惔沴气生,望岁群心沮。
园居虽閒旷,何处逃蕴暑。
使君忧悯深,雩祀以时举。
精诚祷祠下,若与神告语。
随车油云飞,阖境膏泽溥。
槁苗兴膴原,涸辙通别浦。
万轮水可汲,千笠草务去。
籼禾与稏稻,指期入我庾。
清晖登溪山,馀润满林圃。
中吴垂白叟,买酒相抃舞。
扫石邀良朋,清风快谈麈。
此时无一诗,欢意何以叙。
朝家日隆平,二圣保基绪。
施仁塞天渊,敷政皆尧禹。
旧臣留旦奭,新相拜房杜。
风和调舜琴,俗厚空周圄。
销变召泰和,协气应律吕。
吾侪夙承学,嘉庆幸亲睹。
相期美康平,复见颂多稌。
诗句欣赏
MORE+
数藤马乳秋风晚,一架骊珠夜月明
出处:
题温日观蒲萄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忆作草堂看画日,惠连诗句独先成
出处:
题温日观蒲萄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开士名流温日观,最能泼墨作蒲萄
出处:
题温日观蒲萄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君家此本何年物,仿佛前人笔格高
出处:
题温日观蒲萄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瞿唐雨霁起春澜,空翠楼台杳蔼间
出处:
蜀江雨霁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万里桥西花似锦,暮云依旧隔巫山
出处:
蜀江雨霁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白水青山澹澹秋,晚凉同醉木兰舟
出处:
题湖山秋意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西风无限江南意,杨柳芙蓉不解秋
出处:
题湖山秋意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草阁柴扉入翠微,碧云红树晚依依
出处:
题秋江云树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美人何事秋江上,采得芙蓉未肯归
出处:
题秋江云树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老树晴云半有无,雨馀秋色满江湖
出处:
题秋江云树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扁舟也欲投簪去,何处青山似画图
出处:
题秋江云树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郑公胸次贮冰壶,爱写疏篁古木图
出处:
题郑御史竹木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携入洞天人不识,借看唯有列仙癯
出处:
题郑御史竹木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出处:
题古木苍藤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出处:
题古木苍藤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春山啼鸟杂花香,丛棘修筠各自芳
出处:
题篁棘幽禽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何似梧桐西掖树,千年鸣凤向朝阳
出处:
题篁棘幽禽图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岭南两度见梅开,远客空惊白发催
出处:
桂林见梅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忽忆繁花蓝涧曲,好山无数梦中来
出处:
桂林见梅
作者:
蓝智
朝代:
元末明初
夫君与方子,吟思共清苦。
不才辄继声,玉石愧同处。
赓酬自邦君,高歌遍幕府。
开编读英辞,风义恨修阻。
历年屈指八,阅守今已五。
温温刘苏州,扬仁美风土。
篇章极清新,操行到淳古。
去年掌胶庠,幸此荫德宇。
遇君来自西,暂作皋桥旅。
并游盍簪裾,良宴陪樽俎。
辱顾眼俱青,言诗多见与。
近当庚伏间,不雨病禾黍。
田乾如龟裂,一溉劳远取。
如惔沴气生,望岁群心沮。
园居虽閒旷,何处逃蕴暑。
使君忧悯深,雩祀以时举。
精诚祷祠下,若与神告语。
随车油云飞,阖境膏泽溥。
槁苗兴膴原,涸辙通别浦。
万轮水可汲,千笠草务去。
籼禾与稏稻,指期入我庾。
清晖登溪山,馀润满林圃。
中吴垂白叟,买酒相抃舞。
扫石邀良朋,清风快谈麈。
此时无一诗,欢意何以叙。
朝家日隆平,二圣保基绪。
施仁塞天渊,敷政皆尧禹。
旧臣留旦奭,新相拜房杜。
风和调舜琴,俗厚空周圄。
销变召泰和,协气应律吕。
吾侪夙承学,嘉庆幸亲睹。
相期美康平,复见颂多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