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崔骃
崔鶠
崔鸿
崔黄臣
崖州女子
崧骏
嵇元夫
嵇含
嵇喜
嵇康
嵇文骏
嵇曾筠
嵇永仁
嵇永福
嵇璜
嵇绍
嵊县令
嵚栎子
嵩山
嵩山女
嵩岳诸仙
嵩禅师
川官
左偃
左国玑
左宗棠
左宗植
左延年
左思
左次魏
精选古诗
谒双坪大宗祠
寿林叔臧侍郎四十初度
贺林叔臧侍郎暨德配龚夫人四十初度逢闰重庆
菽庄主人闰五月四十初度重庆
菽庄钟社即事其一
菽庄钟社即事其二
菽庄钟社即事其三
和菽庄主人听潮楼晚眺原韵
古诗名句
逾岭官仍观察使,能诗人本水曹郎
西园芝盖成新咏,东阁梅花忆旧香
我愧少陵同部客,天南闲弄海珠光
文字因缘旧梦通,云泥十载判西东
空山拾橡惭工部,故国栽棠托召公
绛帐雪寒谈往事,苍梧云泣诔孤忠
谁知重话婆娑感,杨柳金城正晓风
人生踪迹知何定,有客天涯恨独长
查古诗
搜索
故相国沂公建设学官实宠兹土近闻生徒寖盛姑复慰怀因成拙诗一章奉呈州学官因以勉导来者
作者:
宋庠
朝代:
宋
旧学开宏构,斯文耸奥区。
由来汉丞相,善教鲁诸儒。
自昔升堂训,于今避席趋。
照函经满帙,绘壁礼成图。
集讲占庭鳣,怀贤咏谷驹。
道存终拾芥,声滥或逃竽。
一篑宜无止,连城莫自沽。
育材真孟乐,希圣乃颜徒。
寸晷堪轻璧,繁英慎夺朱
。
雾蒸还作市,风至即名雩。
晓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
从兹弦诵地,不复叹榛芜。
诗句欣赏
MORE+
长城万里今增重,不数平淮一线功
出处:
赠行边使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水际孤云合,船头细浪生
出处:
渡渭南望二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青山飞白鹭,绿竹啭黄莺
出处:
渡渭南望二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已办花前饮,花神岂避人
出处:
十月奉迎长洲叔洎诸昆赏花值雨不果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欲将花尽发,故著雨留人
出处:
十月奉迎长洲叔洎诸昆赏花值雨不果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邮亭新柳厌春阴,驿路黄尘销客心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碧水苍山予未晚,衰容短鬓尔何侵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凤泉东是美阳城,秦后离宫迹已平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细草不知龙辇去,城边日日唤愁生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许公碑石尚参天,科斗消磨不记年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公子经纶唐第一,乡邦述作近谁先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夕阳隐隐抱孤村,知是何王晾马原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龙种自随彤盖去,人烟常傍厩门繁
出处:
扶风道中十四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岁岁看花花已飞,花神若恨赏来迟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今年坐赏花才发,却到春风第几枝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新来无事已堪怜,春服初成二月天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同醉花前不同赋,转看金谷意萧然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此日庭柯尽著花,老夫逸兴正无涯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崦西莫羡千株柳,水际先看一带霞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五十五年才不忙,清尊同汝有谁妨
出处:
去年二月九日与德充德一二弟洎子栗过此各赋小诗十馀首今日杏花开二弟复至悟省旧作有待得函关公事了年年沉醉杏花天及年年花发年年醉更乞天公六万场之句因次原韵再赋十首
作者:
康海
朝代:
明
由来汉丞相,善教鲁诸儒。
自昔升堂训,于今避席趋。
照函经满帙,绘壁礼成图。
集讲占庭鳣,怀贤咏谷驹。
道存终拾芥,声滥或逃竽。
一篑宜无止,连城莫自沽。
育材真孟乐,希圣乃颜徒。
寸晷堪轻璧,繁英慎夺朱。
雾蒸还作市,风至即名雩。
晓圃林如泮,春郊水是洙。
从兹弦诵地,不复叹榛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