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萧德藻
萧德言
萧总
萧恒贞
萧悫
萧惟豫
萧意
萧执
萧振
萧推
萧放
萧敬夫
萧敬德
萧斞
萧旷
萧昌言
萧昕
萧显
萧晔
萧曰复
萧有
萧某
萧桂林
萧梦霞
萧楚材
萧榕年
萧欣
萧正德
萧正模
萧毂
精选古诗
次韵程道徽三首其三
夜坐怀日新
亡友高伯庸滑稽玩世屡与人忤而见余则加敬人共怪之亡八年矣今庆臣风度大略相似而所忤所敬又极同也感叹之馀次庆臣韵赠庆臣
陈使君生日二首其一
陈使君生日二首其二
读刘丈元畸四传戏题二首其一
读刘丈元畸四传戏题二首其二
丙戌重五后一日予与同舟三人游虎丘庚寅岁予亦以是日至枫桥望虎丘塔迫日莫叹息而去
古诗名句
嚼蕊拈花身老矣,穿云涉水思茫然
行逢酒伴操觚去,倦憩僧窗借榻眠
寄语桃源问津者,人中今是地行仙
鸡号更五点,众星尚煌煌
残烛半吞吐,宿酒疑在亡
碧井阴修梧,林疏月汪汪
峤南瘴疠地,饮此冰玉光
晨瓶出雪乳,一漱病齿凉
查古诗
搜索
次韵梁尉秦碑
作者:
莫济
朝代:
宋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歧。
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
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
只馀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
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
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
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
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
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
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
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
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
。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
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
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
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
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
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
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
假使玉箸馀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诗句欣赏
MORE+
陇坂崎岖陇水长,征人陇上望家乡
出处:
陇头水
作者:
高瓛
朝代:
明
停车驻马不能渡,呜咽声中欲断肠
出处:
陇头水
作者:
高瓛
朝代:
明
抽刀斩水水不绝,拔山塞川川更咽
出处:
陇头水
作者:
高瓛
朝代:
明
前军洗疮血尚存,后军滴泪水复浑
出处:
陇头水
作者:
高瓛
朝代:
明
丈夫有志沙场死,未到陇头愁塞耳
出处:
陇头水
作者:
高瓛
朝代:
明
七泽波涛险,三边道路穷
出处:
秋日逆旅送友人
作者:
高璧
朝代:
明
同悲迹类梗,独咏首如蓬
出处:
秋日逆旅送友人
作者:
高璧
朝代:
明
晚色平芜外,秋声落木中
出处:
秋日逆旅送友人
作者:
高璧
朝代:
明
毋将衰飒泪,临别洒西风
出处:
秋日逆旅送友人
作者:
高璧
朝代:
明
行旅正纷然,危亭古道边
出处:
岁暮柯亭道中
作者:
朱显
朝代:
明
晚峰千树雪,寒陇几家烟
出处:
岁暮柯亭道中
作者:
朱显
朝代:
明
孤棹荒城外,归心去鸟前
出处:
岁暮柯亭道中
作者:
朱显
朝代:
明
浮踪未能定,况复值残年
出处:
岁暮柯亭道中
作者:
朱显
朝代:
明
半生心迹任虚舟,风雪飘萧一弊裘
出处:
寄龚大章
作者:
张倬
朝代:
明
独抱龙门太平策,沧浪亭下看沙鸥
出处:
寄龚大章
作者:
张倬
朝代:
明
黄陵祠下月明多,不见湘灵翠辇过
出处:
画竹
作者:
张倬
朝代:
明
留得萧萧数竿竹,至今肠断楚人歌
出处:
画竹
作者:
张倬
朝代:
明
江上秋风吹客衣,江边把酒对斜晖
出处:
送沈彦修
作者:
丁岳
朝代:
明
江鸥不解离人意,故作三三两两飞
出处:
送沈彦修
作者:
丁岳
朝代:
明
芦花飞雪水增波,一曲尊前感慨歌
出处:
送客
作者:
丁岳
朝代:
明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歧。
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
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
只馀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
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
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
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
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
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
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
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
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
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
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
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
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
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
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
假使玉箸馀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