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袁振业
袁敬
袁敬所
袁文揆
袁日华
袁时选
袁昊
袁昌祚
袁易
袁昭旸
袁昶
袁晖
袁景休
袁景辂
袁曜
袁朗
袁机
袁杰
袁杼
袁枚
袁枢
袁树
袁桷
袁梅岩
袁梓贵
袁棠
袁植
袁正
袁正淑
袁正真
精选古诗
寄毗陵彻公
寄钱庶子
寄顾非熊
寄董武
寄韩湘
寄韩潮州愈
寄慈恩寺郁上人
寄魏少府
古诗名句
荒山无邻里,人烟在村墟
所以近城市,幽处卜吾居
门前草三径,堂下柳五株
虽无羊酪羹,箪瓢亦晏如
在我傥知足,清贫乐有馀
子云作甘泉,相如赋子虚
嗟我懒此学,箧中一字无
圣贤乃准的,仁义即羁鞅
查古诗
搜索
赠吴氏甥二首 其二
作者:
袁燮
朝代:
宋
农夫力耕耘,岁功必倍收。
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
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
韦编至三绝,发愤穷深幽。
寝食俱相忘,此志何时休。
矧今后生辈,未脱童丱俦。
刻苦犹不足,讵可思悠悠。
而母早孀居,其穷未易瘳。
殷勤抚二子,不暇为身谋。
杂然万马群,望尔为骅骝
。
翕如众乐奏,望尔为天球。
勿云年尚幼,岁月如川流。
及今不加鞭,壮大徒包羞。
轻璧惜寸阴,前哲勤进修。
勉尔务谨重,戒尔无轻浮。
人百己千之,庶解而母忧。
诗句欣赏
MORE+
方丈翛然屋数椽,槛前流水自清涟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九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蒲团竹几通宵坐,扫地焚香白昼眠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九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地窄不容挥麈客,室空那有散花天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九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个中有句无人荐,不是诸方五味禅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九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杨柳东边桂树西,小楼晴眺极霏微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山川政尔供凝目,尘土何妨略振衣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俯瞰桑田悲物化,闲披蕊笈洞玄机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却疑栏外连穹石,似厌支床去不归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潺潺流水注回塘,中作平台受晚凉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一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四面不通车马迹,一尊聊饮芰荷香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一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韩公无复吟花岛,楚客何劳赋药房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一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少待须臾更清绝,月华零露洗匡床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一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未觉闲来岁月频,荷锄方喜土膏匀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二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连畦已放瑶簪露,覆地行看玉本新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二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小摘登盘先饷客,晚炊当肉更宜人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二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二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门外黄尘没九逵,坊中丛桂长樛枝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三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三秋冷蕊从开落,终岁清阴不改移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三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幽径祇愁空翠滴,浓香一任晚风吹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三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攀援却恨王孙远,惆怅千林□□时
出处: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其十三
作者:
朱熹
朝代:
宋
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
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
韦编至三绝,发愤穷深幽。
寝食俱相忘,此志何时休。
矧今后生辈,未脱童丱俦。
刻苦犹不足,讵可思悠悠。
而母早孀居,其穷未易瘳。
殷勤抚二子,不暇为身谋。
杂然万马群,望尔为骅骝。
翕如众乐奏,望尔为天球。
勿云年尚幼,岁月如川流。
及今不加鞭,壮大徒包羞。
轻璧惜寸阴,前哲勤进修。
勉尔务谨重,戒尔无轻浮。
人百己千之,庶解而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