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释?元
释一机
释与咸
释世奇
释中仁
释义了
释义传
释义光
释义怀
释义铦
释义青
释乾康
释了一
释了元
释了常
释了心
释了思
释了性
释了悟
释了惠
释了朴
释了演
释了璨
释了證
释了赟
释云
释云居西
释云岫
释云林
释云知
精选古诗
秋雨
秋雨二首其二
秋雨二首其一
秋宫
秋晓
秋晚
种芭蕉
种圃
古诗名句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勉强冠裳四十馀,同官早岁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住一廛何计反,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
查古诗
搜索
和钟道士若谷投赠韵
作者:
程公许
朝代:
宋
流年衮衮滩头浪,萧骚白发三千丈。
人生荣禄底须多,何嗟及矣负米养。
沧溟不禁尾闾泄,养素略窥道家说。
庶几真一复保全,可以众言强分裂。
瀛洲醉挥碧霞杯,集云峰前偶此来。
吏衙凫散铃索静,怪有飞佩锵琼瑰。
紫霄洞经曾熟读,归来烟霞绕冠服。
嵯峨千仞狮子峰,寒栖旋营数间屋。
飙游为我晷刻停,汲泉引满如海鲸。
要学旌阳累功行,不妨天诏迟飞升。
岷峨念归可轻发,枉办青鞋并布袜。
禁闼侯藩信所遭,几曾仰空虚咄咄。
炉薰浪拟叩玄微,何如赵州东院西。
了知此理只么是,亡羊何必惑多蹊。
自心有疑须自断,勿用周遮添著一重案。
鍊师鍊师为我印證之,六合同风兮九州共贯
。
诗句欣赏
MORE+
昨过野寺乘凉好,偶向山僧觅竹栽
出处:
苏汝载入署同居适栽新竹喜而共赋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槛外喜看团绿玉,阶前何惜破苍苔
出处:
苏汝载入署同居适栽新竹喜而共赋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影窥月幌清尘梦,爽入风窗进晚杯
出处:
苏汝载入署同居适栽新竹喜而共赋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正对此君堪坐啸,开门还见子奠来
出处:
苏汝载入署同居适栽新竹喜而共赋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盘空百转上崔嵬,平步中天晚照开
出处:
新秋登大报恩寺塔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迢递长安迷北望,苍茫秋气自西来
出处:
新秋登大报恩寺塔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六朝人物随流尽,千古江山抱郭回
出处:
新秋登大报恩寺塔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莫倚危栏伤往事,龙宫劫火亦成灰
出处:
新秋登大报恩寺塔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龙蟠佳气帝城东,缥缈园陵白露中
出处:
中元节恭谒孝陵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
出处:
中元节恭谒孝陵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
出处:
中元节恭谒孝陵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
出处:
中元节恭谒孝陵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拄笏看山兴杳然,到来爽气入秋鲜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他乡几度逢重九,上界遥临遍大千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天地悠悠同逆旅,江波滚滚送华年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征鸿已引愁心去,还见归帆落照边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僧话淹留宿化城,迎霜钟磬晚来清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傍岩孤枕和云卧,落叶空山作雨声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听法未消三世梦,浪游谁息百年情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却怜浩劫如轮转,月堕西峰日又生
出处:
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作者:
邓云霄
朝代:
明
人生荣禄底须多,何嗟及矣负米养。
沧溟不禁尾闾泄,养素略窥道家说。
庶几真一复保全,可以众言强分裂。
瀛洲醉挥碧霞杯,集云峰前偶此来。
吏衙凫散铃索静,怪有飞佩锵琼瑰。
紫霄洞经曾熟读,归来烟霞绕冠服。
嵯峨千仞狮子峰,寒栖旋营数间屋。
飙游为我晷刻停,汲泉引满如海鲸。
要学旌阳累功行,不妨天诏迟飞升。
岷峨念归可轻发,枉办青鞋并布袜。
禁闼侯藩信所遭,几曾仰空虚咄咄。
炉薰浪拟叩玄微,何如赵州东院西。
了知此理只么是,亡羊何必惑多蹊。
自心有疑须自断,勿用周遮添著一重案。
鍊师鍊师为我印證之,六合同风兮九州共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