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何昌弼
何昌藩
何昌龄
何明礼
何昭
何晏
何景南
何景明
何景福
何曰愈
何曼才
何有成
何权
何林
何栋如
何栻
何桂枝
何桂珍
何桢
何梅
何梦桂
何梦莲
何森
何椿龄
何楫
何橘潭
何歆
何正
何正平
何正璜
精选古诗
次韵项丈雪诗
次韵唐幼度客中幼度相别数年复会于钱塘湖上
次韵耿时举王直之夜坐
次韵袁起岩甘雨即日应祈
次韵袁起岩送示郡沼双莲图
次韵袁起岩喜雨
次韵袁起岩提刑游金焦二山二首其二
次韵袁起岩提刑游金焦二山二首其一
古诗名句
荒草春茫茫,言寻大夫墓
两海风马牛,魂归自何所
散民怯公战,矫以鹤轩拒
懿公死社稷,玦矢志先谕
伤哉空国走,不见舆尸旅
刲腹作黄肠,呼天心独苦
有臣乃若此,足以知其主
卫国君臣乖,十世余殃注
查古诗
搜索
桃源图
作者:
楼钥
朝代:
宋
桃源初传武陵溪,靖节作记人不疑。
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遁与世真相违。
尚不知汉况晋魏,子孙绵远无终期。
正如三韩有秦语,传为神仙愈难知。
桃林洞府渔人窥,别有天地均四时。
意必智者塞其蹊,不然将为世所羁。
后人想像作图画,但见耋稚咸嬉嬉
。
人家随处成井市,畎亩颇亦分塍畦。
井鬼下照坤之维,方士异人多崛奇。
筠笼二版坚如铁,能刻景物穷纤微。
净室给以酒盈斗,一昔图成了无亏。
同寮欲求第二本,版忽震裂人已非。
夷坚志怪言历历,何意今乃亲见之。
未知桃源有此否,此事茫昧不可稽。
初疑长房缩地脉,又似照影归摩尼。
巨丽写成阿房赋,牵连貌出连昌辞。
采女细数七十二,人言霓裳舞羽衣。
楼阁玲珑在缥缈,其间恐有太真妃。
刻画工巧世固鲜,磨以岁月或可为。
彩鸾唐韵已甚捷,未见神速能如斯。
尚有渔舟傍阶墀,咫尺安知前路迷。
天圣已踰三甲子,何人宝藏至今兹。
南丰丈人惠墨本,老眼增明失昏眵。
固知凡踪不可到,一梦游仙犹庶几。
秘之十袭何以报,赠子相好无衰时。
诗句欣赏
MORE+
与君歌鼓乐丰年,唤取千夫食陈廪
出处:
和公济饮湖上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一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斗东昏百草须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一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二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二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三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出处: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三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出处: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喜见通家贤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出处: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出处: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出处: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出处: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
其先深避嬴政虐,嘉遁与世真相违。
尚不知汉况晋魏,子孙绵远无终期。
正如三韩有秦语,传为神仙愈难知。
桃林洞府渔人窥,别有天地均四时。
意必智者塞其蹊,不然将为世所羁。
后人想像作图画,但见耋稚咸嬉嬉。
人家随处成井市,畎亩颇亦分塍畦。
井鬼下照坤之维,方士异人多崛奇。
筠笼二版坚如铁,能刻景物穷纤微。
净室给以酒盈斗,一昔图成了无亏。
同寮欲求第二本,版忽震裂人已非。
夷坚志怪言历历,何意今乃亲见之。
未知桃源有此否,此事茫昧不可稽。
初疑长房缩地脉,又似照影归摩尼。
巨丽写成阿房赋,牵连貌出连昌辞。
采女细数七十二,人言霓裳舞羽衣。
楼阁玲珑在缥缈,其间恐有太真妃。
刻画工巧世固鲜,磨以岁月或可为。
彩鸾唐韵已甚捷,未见神速能如斯。
尚有渔舟傍阶墀,咫尺安知前路迷。
天圣已踰三甲子,何人宝藏至今兹。
南丰丈人惠墨本,老眼增明失昏眵。
固知凡踪不可到,一梦游仙犹庶几。
秘之十袭何以报,赠子相好无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