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孙炎
孙炳炎
孙煦
孙玄常
孙玉庭
孙理
孙琏
孙琮
孙瑩培
孙瑶华
孙瑶英
孙璋
孙璜
孙璞
孙璟
孙甡
孙甫
孙皓
孙益
孙直臣
孙直言
孙祈雍
孙祖德
孙福清
孙立雅
孙素
孙纬
孙绍祖
孙绍远
孙统
精选古诗
卫河八绝其四
卫河八绝其六
卫河八绝其八
闺恨
西宫怨二首其二
小伊州
从军行八首其一
弘治宫词十二首其二
古诗名句
老我醉中都忘却,是谁吾道是谁禅
正道妖风不两能,是非千古自分明
与公且把无穷意,分付江流月满庭
天北天南且梦君,一杯何此隔江云
五更哦得相思句,只有梅花月最闻
天地斯人术比精,白头何限古今情
尼丘肯与陵阳别,万古斯文只子平
西江一斗依违里,短褐高轩激宕中
查古诗
搜索
次韵汉老弟假山
作者:
虞俦
朝代:
宋
庭空吏散无公事,一枕清风供午睡。
列仙之陬渺何许,化蝶翩翩可坐致。
梦中意行不识路,神前那有车乘坠。
立壁延缘萝蔓绿,滑径行视莓苔翠。
南游忽到九疑峰,竹痕斑斑湘娥泪。
箫韶声断苍梧云,石上虚馀千古意。
回镳斜经少昊墟,阆风县圃穷幽邃。
昆崙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高掌远蹠得我惊,二华巨灵留赑屃
。
三丘却转问勾芒,首冠连鳌谁所置。
蓬莱浪自弱水隔,俛仰之间兴已寄。
传闻有枣大如瓜,一笑安期方指示。
恶风骤起吹船回,未悟此身在平地。
鼕鼕衙鼓忽惊觉,起来恰见群儿戏。
叠石亭前作假山,列嶂层峰生诡异。
有如中怒互拿攫,或似画眉相妩媚。
神獒狮子岂其朋,伏虎卧驼非若类。
珠屏九摺地不惜,西柱一峰天所弃。
眼中乍见已堪赏,梦里曾游俱可志。
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
诗句欣赏
MORE+
墨仙梦熟呼不还,湿透鲛绡见遗迹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天河月淡夜窗虚,潇潇凉动秋声急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神人施鞭石能语,怪质棱棱天所斧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雨馀流润吐玄云,三尺新波涨湘浦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冯夷驱雷怒蛟翻,皇妃御风翠鸾舞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极目东南烟雾深,九点疑山几今古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黄陵庙前呼鹧鸪,秋阴漠漠昏苍梧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南巡不返二妃怨,苦竹丛深西日晡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微风吹凉下翡翠,空江浴影摇珊瑚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当年游处今复见,湘水湘云归画图
出处: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江南冰雪苦作寒,万物憔悴无好颜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东皇有意漏消息,先送一颗回春丹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朱砂乱点鹤顶碎,绛裙深染猩血殷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赵昌创法夺天巧,阳和脉脉生毫端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遽能貌取艳丽质,胭脂未洗香云乾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至今没骨久不见,徐熙已矣空长叹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生绡拂拭得奇玩,嫣然疑在山林间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卷图吟罢注双目,彩霞光射青天宽
出处:
题赵昌折枝山茶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炎刘焰熄几不燃,莽星妖光万丈悬
出处:
题严子陵钓台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卯金炉中虹吐烟,赭肩群聚蚁慕膻
出处:
题严子陵钓台图
作者:
唐文凤
朝代:
明
列仙之陬渺何许,化蝶翩翩可坐致。
梦中意行不识路,神前那有车乘坠。
立壁延缘萝蔓绿,滑径行视莓苔翠。
南游忽到九疑峰,竹痕斑斑湘娥泪。
箫韶声断苍梧云,石上虚馀千古意。
回镳斜经少昊墟,阆风县圃穷幽邃。
昆崙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高掌远蹠得我惊,二华巨灵留赑屃。
三丘却转问勾芒,首冠连鳌谁所置。
蓬莱浪自弱水隔,俛仰之间兴已寄。
传闻有枣大如瓜,一笑安期方指示。
恶风骤起吹船回,未悟此身在平地。
鼕鼕衙鼓忽惊觉,起来恰见群儿戏。
叠石亭前作假山,列嶂层峰生诡异。
有如中怒互拿攫,或似画眉相妩媚。
神獒狮子岂其朋,伏虎卧驼非若类。
珠屏九摺地不惜,西柱一峰天所弃。
眼中乍见已堪赏,梦里曾游俱可志。
连筒灌水瀑泉飞,薄岸临坻盘石岿。
瓦盘拳石养菖蒲,小有仇池今见二。
乃知仙境只人间,跬步不移千里至。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
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
有人夜半欲移舟,读我此诗宁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