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李兼
李冠
李冰若
李冲元
李冶
李凌云
李凡
李凤翥
李刘
李则
李刚己
李功父
李勋
李勖
李化楠
李北之
李匡济
李升
李升之
李华
李华国
李华春
李华(澹卿
李南寿
李南金
李南阳
李占
李及
李友太
李友棠
精选古诗
读范文正公上执政书靖康之祸正以人不知兵
酒徒
偶成
偶成
偶成
偶成
偶作
偶赋
古诗名句
幽兴不随华发变,胜游真与素心谐
舟中白发坡仙梦,楼上青山范老怀
遥忆寿筵秋色好,桂花香里醉高斋
麻姑春酒报初成,寿宴新开夜雨晴
红杏园林花正好,绿杨池馆地偏清
翩翩海鹤云中下,隐隐丹炉竹外明
为是名声注仙箓,懒教踪迹傍神京
阁灯筵际结花新,禁鼓楼中送点频
查古诗
搜索
送莫子漳还朝
作者:
蔡戡
朝代:
宋
长安车马声隆隆,千官朝入明光宫。
我时迹通金闺籍,猥以麋鹿参鹓鸿。
魏阙联镳竞趋走,汉殿属袂陪肃雍。
银章朱绂赤县令,一见倾盖稠人中。
搢绅交口誉盛美,政有三异如鲁恭。
不劳烹鲜抚赤子,不惮拔薤锄强宗。
二年惠泽洽百里,一日治行闻九重。
帝曰卿才当大用,乃使骥騄试蚁封。
毗陵今日股肱郡,往来水陆当其冲。
比年积蠹寖不治,公私赤立帑廪空。
与我共理二千石,无以踰此强项公。
割鸡焉用庖丁手,斲鼻乃见匠石工。
公初下车问疾苦,万家和气生春风。
政平讼理百废举,昔襦今裤喧儿童。
铃斋宴坐未暖席,宣室趣召还追锋。
公来邦人叹何暮,不谓公去仍匆匆。
依刘多士愿莫遂,借寇千里嗟无从。
圣朝吁俊方重内,此行自与登仙同。
高士不妨为主簿,先儒盖亦尝司农。
功名富贵傥来物,宁论小釜与大钟
。
古人立朝有始末,出处进退常雍容。
君家伯氏典刑在,愿君勉力追前踪。
赠言敢窃仁者号,聊以写我磊磈胸。
方今天子尧舜上,安得稷契输诚衷。
士气委靡思苟得,民力彫弊屡告穷。
闻君欲草三千牍,宜以此语裨宸聪。
诗句欣赏
MORE+
智勇怀三杰,英雄鄙二袁
出处:
次韵子直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男儿须报主,未用反招魂
出处:
次韵子直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万竹锁深翠,幽亭枕柳塘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二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共临朱槛坐,遥借渚蘋香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二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乌喜树阴密,鱼游荷影凉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二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聊从山简醉,疏逸兴何长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二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屐齿破苔色,林塘欣共寻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水光连竹坞,山翠上衣襟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疏柳摇斜日,高梧转晚阴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娵隅休入咏,可怕兕觥深
出处:
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 其一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禽鸣滑滑溅泥涂,赖有云巢眼不孤
出处:
次韵王亚之沿湖冒雨归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天外黑风迷鹫岭,槛前流水忆鹅湖
出处:
次韵王亚之沿湖冒雨归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跻攀危磴九折坂,捧玩新诗百斛珠
出处:
次韵王亚之沿湖冒雨归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收拾残红付春去,四时光景任三无
出处:
次韵王亚之沿湖冒雨归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尘缨脱得片时閒,未见弥天释道安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
出处:
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
作者:
张嵲
朝代:
宋
我时迹通金闺籍,猥以麋鹿参鹓鸿。
魏阙联镳竞趋走,汉殿属袂陪肃雍。
银章朱绂赤县令,一见倾盖稠人中。
搢绅交口誉盛美,政有三异如鲁恭。
不劳烹鲜抚赤子,不惮拔薤锄强宗。
二年惠泽洽百里,一日治行闻九重。
帝曰卿才当大用,乃使骥騄试蚁封。
毗陵今日股肱郡,往来水陆当其冲。
比年积蠹寖不治,公私赤立帑廪空。
与我共理二千石,无以踰此强项公。
割鸡焉用庖丁手,斲鼻乃见匠石工。
公初下车问疾苦,万家和气生春风。
政平讼理百废举,昔襦今裤喧儿童。
铃斋宴坐未暖席,宣室趣召还追锋。
公来邦人叹何暮,不谓公去仍匆匆。
依刘多士愿莫遂,借寇千里嗟无从。
圣朝吁俊方重内,此行自与登仙同。
高士不妨为主簿,先儒盖亦尝司农。
功名富贵傥来物,宁论小釜与大钟。
古人立朝有始末,出处进退常雍容。
君家伯氏典刑在,愿君勉力追前踪。
赠言敢窃仁者号,聊以写我磊磈胸。
方今天子尧舜上,安得稷契输诚衷。
士气委靡思苟得,民力彫弊屡告穷。
闻君欲草三千牍,宜以此语裨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