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姜屿
姜应龙
姜彧
姜德明
姜忠奎
姜星源
姜晨熙
姜桂
姜正
姜渐
姜特立
姜玄
姜玮
姜皎
姜窈窕
姜竹野
姜胎石
姜舜玉
姜补之
姜贻绩
姜迪
姜道顺
姜遵
姜邦佐
姜邦达
姜锡嘏
姜霖
姜顺龙
姜龙
姬翼
精选古诗
赠医钟本存因勉其归故里
送燕相府知印张楚芳省亲还赣
九日追和虞太史韵东徐佥宪叔明
闻伯兄中翁有水竹居之乐赋此奉寄
春日即事二首其一
春日即事二首其二
出丽正门
北斋晚凉即事
古诗名句
江南好,往事绕回肠
棠棣花前争刻烛,椿萱堂上笑传觞
江南好,昆仲集群贤
赌酒每从明月里,联吟常在惠风前
江南好,众绿护平堤
挑菜儿童骑竹马,育蚕婢女掇桑梯
江南好,楼上独徘徊
古调瑶筝弹落雁,清商铁笛奏寒梅
查古诗
搜索
石门中秋同超然鉴忠清三子玩月
作者:
释德洪
朝代:
宋
三年窜南荒,两过中秋夕。
月不弃羁囚,高义照罅隙。
凛如寝雪霜,但觉炎瘴失。
梦清不敢归,鲸浪溅天白。
中原一转首,心折数弟嫉。
遥知亦念我,看至玉轮侧。
有生穷至此,甘作死生隔。
今年又中秋,气味如夙昔。
筠溪绕茅芦,波影登几席。
危磴通石门,高眺屡顾陟。
空山夜气升,草木正蓊郁。
超然凛清癯,可即不可及。
华纷落无馀,但见霜露实。
三子新间旧,学问川增益。
骏气不受羁,奔帆初伏枥。
人生一大梦,聚散两戏剧。
境岂妍鄙哉,而心自南北。
忽惊西楼高,含光下注射。
林叶动流水,楯瓦粲佳色
。
翩然步脩径,杖履草露湿。
地坐阒无人,但闻虫唧唧。
清境难抱石,秀句为收拾。
明年当复和,胜践要缀续。
晴阴万里同,世路致欣戚。
付与市朝人,举酒相叹息。
月虽默不言,泾渭视喧寂。
诗句欣赏
MORE+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出处:
国殇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出处:
国殇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出处:
国殇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出处:
国殇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白头游子白头妇,记当年,书灯夜雨,古槐依旧
出处: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纵使人间无公道,尚有皇天后土
出处: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更念念,思亲引咎
出处: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遇良辰,不忍空相负
出处: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烦记者,录诸右
出处: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
出处:
浣溪沙 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作画真能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
出处:
浣溪沙 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作者:
于右任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出处: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出处:
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亦赋答绝句五首近戏撰论再生缘一文故诗语牵连及之也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出处:
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亦赋答绝句五首近戏撰论再生缘一文故诗语牵连及之也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蜂户蚁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
出处: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作者:
陈寅恪
朝代:
清末近现代初
月不弃羁囚,高义照罅隙。
凛如寝雪霜,但觉炎瘴失。
梦清不敢归,鲸浪溅天白。
中原一转首,心折数弟嫉。
遥知亦念我,看至玉轮侧。
有生穷至此,甘作死生隔。
今年又中秋,气味如夙昔。
筠溪绕茅芦,波影登几席。
危磴通石门,高眺屡顾陟。
空山夜气升,草木正蓊郁。
超然凛清癯,可即不可及。
华纷落无馀,但见霜露实。
三子新间旧,学问川增益。
骏气不受羁,奔帆初伏枥。
人生一大梦,聚散两戏剧。
境岂妍鄙哉,而心自南北。
忽惊西楼高,含光下注射。
林叶动流水,楯瓦粲佳色。
翩然步脩径,杖履草露湿。
地坐阒无人,但闻虫唧唧。
清境难抱石,秀句为收拾。
明年当复和,胜践要缀续。
晴阴万里同,世路致欣戚。
付与市朝人,举酒相叹息。
月虽默不言,泾渭视喧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