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王彰
王得益
王得臣
王循
王微
王徵
王德
王德元
王德宾
王德溥
王德爵
王德真
王德纯
王德钟
王德馨
王徽之
王心敬
王必蕃
王必达
王志坚
王志安
王志湉
王志瀜
王志翰
王志谨
王志道
王志鳌
王忠孝
王念
王念孙
精选古诗
和何司空委心亭题壁四首其四
桂洲诗代夏公谨给事述
答谈舜耕卧病池馆见怀之作
别摄泉
与田司封雅论呈王考功
赠叶原静游雁荡归金陵兼呈大司马乔公
赠别同年王大参唯忠
周氏世寿堂诗
古诗名句
茂林适情性,清泉涤肝胆
野饭止一盂,往往乏藜糁
予生安拙计,万事耻浮滥
宦游若不乐,进退殊壈坎
廪俸才数斛,忧责如舍担
饱食坐看山,閒心复何憾
三亭何为者,吾友所缮营
亭前有标榜,雅意异俗生
查古诗
搜索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
作者:
王十朋
朝代:
宋
姬嬴遗迹存者希,世传石鼓稽山碑
。
石鼓揄扬得韩子,文与二雅争驱驰。
秦碑夸大颂功德,埋没草莽无人知。
或言山顶石犹在,上有虎豹龙蛇螭。
神藏鬼护荆棘蔽,崖悬磴绝登无岐。
广文好奇穴探禹,梅仙喜事僧寻支。
我赞其行要亲睹,勿受世俗流传欺。
望秦秦望两崭绝,何山壁立东南涯。
礼碑屹植最高处,不知磨灭从何时。
剔苔扫墨了无有,模糊片纸亦足奇。
浓云霮䨴黯将雨,古木槎牙蟠老枝。
归来走笔出险语,诃政叱斯同小儿。
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
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磔临江麋。
先王法为秦所负,负秦况有秦有司。
五经灰飞儒溅血,尧舜周孔何能为。
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
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
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
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馀刑仪。
磨崖欲作不朽计,其如历数不及期。
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疵。
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
不须峄阳访枣刻,不用迁史观雄辞。
虚堂默坐对此纸,闭眼暗想君勿嗤。
要知秦碑没字本,却类周雅无辞诗。
诗句欣赏
MORE+
鸣驺分骑吏,列烛散康庄
出处: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照灼华簪并,逶迤绮陌长
出处: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腰金初辨色,喷玉自生光
出处: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出处: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下才叨接武,空此愧文昌
出处: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芳讯来江湖,开缄粲瑶碧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深陈名教本,谅以仁义积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藻思成采章,雅音闻皦绎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清时左冯翊,贵士二千石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前日应星文,今兹敞华戟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谢公尝乞墅,宁氏终相宅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酒酣吟更苦,夜艾谈方剧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老骥念千里,饥鹰舒六翮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叵能舍郊扉,来偶朝中客
出处: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紫禁宿初回,清明花乱开
出处:
奉和崔阁老清明日候许阁老交直之际辱裴阁老书招云与考功苗曹长先城南游览独行口号因以简赠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
石鼓揄扬得韩子,文与二雅争驱驰。
秦碑夸大颂功德,埋没草莽无人知。
或言山顶石犹在,上有虎豹龙蛇螭。
神藏鬼护荆棘蔽,崖悬磴绝登无岐。
广文好奇穴探禹,梅仙喜事僧寻支。
我赞其行要亲睹,勿受世俗流传欺。
望秦秦望两崭绝,何山壁立东南涯。
礼碑屹植最高处,不知磨灭从何时。
剔苔扫墨了无有,模糊片纸亦足奇。
浓云霮䨴黯将雨,古木槎牙蟠老枝。
归来走笔出险语,诃政叱斯同小儿。
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
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磔临江麋。
先王法为秦所负,负秦况有秦有司。
五经灰飞儒溅血,尧舜周孔何能为。
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
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
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
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馀刑仪。
磨崖欲作不朽计,其如历数不及期。
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疵。
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
不须峄阳访枣刻,不用迁史观雄辞。
虚堂默坐对此纸,闭眼暗想君勿嗤。
要知秦碑没字本,却类周雅无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