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刘彦朝
刘彦祖
刘彦章
刘彬华
刘彻
刘得之
刘得仁
刘微
刘德秀
刘必显
刘志渊
刘志行
刘志遁
刘忠
刘忠之
刘忠顺
刘念拔
刘怀一
刘性初
刘恕
刘恢
刘惠乔
刘惠恒
刘意
刘慎荣
刘慎虚
刘憺
刘戬
刘才邵
刘扶
精选古诗
古镜词
远游篇
神祠曲
巴陵女子行
秦女休行
闺词其一
闺词其四
上云乐
古诗名句
怪底扶舆清淑隔,衡阳请看雁回峰
悬崖点点堕球琅,似得春秋一脉长
浓醮风烟观颖脱,暗书今古爱珍藏
阵挥拟涤千军忾,焰吐争摩列宿光
曾是中书头已秃,不将词藻竞低昂
谁信妖符降玉鱼,武林东望失文儒
曾师临胄微言析,再相藩王吃力扶
五色文鸾承宠耀,半轩松鹤閟清癯
查古诗
搜索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作者:
司马承祯
朝代:
唐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诗句欣赏
MORE+
渴转渴,水又非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文殊堂里万菩萨,大唐国内无禅师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或行棒,或行喝,棒喝交驰如电掣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不容眨眼入思惟,忽把虚空敲出骨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地神恶,天神悦,陕府铁牛得一橛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且等东山睡觉来,大掌连腮咄咄咄
出处:
禅人求偈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山中久住成老宿,云水五湖来弟兄
出处:
谢丹山秀首座竹筇 其二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放下茶瓯答了话,把得拄杖东西行
出处:
谢丹山秀首座竹筇 其二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后生偷笑东山老,事无是非总曰好
出处:
煨芋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布伽梨里老病身,山芋头煨红软火
出处:
煨芋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日暖婆娑林下行,天寒堆危火边坐
出处:
煨芋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人问祖室今安危,对道我此煨芋好
出处:
煨芋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执金刚神安法界,塑之年深亦复坏
出处:
赠吴晦叔雪峰造金刚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居士有力如金刚,一念成就金刚王
出处:
赠吴晦叔雪峰造金刚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魔尘不飞佛日光,门外人趋选佛场
出处:
赠吴晦叔雪峰造金刚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至道之宗,备在尔躬
出处:
与妙庵主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求之则远,守之不通
出处:
与妙庵主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不求不守,奇哉灵叟
出处:
与妙庵主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极离极微,应心应手
出处:
与妙庵主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触目晴岚,到处成庵
出处:
与妙庵主
作者:
释慧空
朝代:
宋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