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陈搏
陈撰
陈政
陈效
陈敬
陈敬、黄如黄
陈敬宗
陈敬(端宁
陈文?
陈文叔
陈文增
陈文孙
陈文炳
陈文烛
陈文瑛
陈文瑶
陈文纬
陈文蔚
陈文藻
陈文起
陈文辅
陈文达
陈文述
陈文颢
陈文騄
陈文驷
陈文龙
陈斌
陈斐文
陈斑
精选古诗
秦中怀古其七
秦中怀古其八
十月十七日桐城道中口占
连州钟乳石歌
韩江赤鲤歌
晓起
双白莲歌题长女兆英画
手植盆蕉经冬犹绿晨雪静对赋诗记之
古诗名句
平生忧患意,辨物揲同人
短后衣单不著绵,谁教雪意入江天
相思镜槛寒前夜,预卜梅枝胜去年
诗卷岂真劳有报,酒杯初信浊能贤
知君禅榻花难住,莫为谈空更不眠
江国便阴雨,春愁乱岁年
寤歌期石烂,心事待夔怜
欲赴沈冥愿,弥知闵默贤
查古诗
搜索
和荅诗十首 其二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诗句欣赏
MORE+
垂条百尺任毵毵,乱絮何缘飞满天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认是雪花沾不湿,唤为梅片却成团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画舸筠帘遮不着,美人纨扇扑半落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罥从蛛网又扬来,堕向蜂须飞复脱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楼头少妇方孤寝,怀人起对妆台冷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莫惹春愁上剪刀,休萦别恨归衾枕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萦恨惹愁飞转赊,纷纷逐我北还槎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还时已化浮萍草,应对池塘忆柳花
出处:
虎丘舟中见杨花撩乱飞入幕内感而赋之
作者:
王同轨
朝代:
明
郑虔一吸三斗酒,雪毫洒墨鬼运肘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惊猿斗虺出深薮,忽上微绡争欲走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谁向高台歌大风,吹折万木千山中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睢水围开兵甲乱,海波起立飞蛟龙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怒欲相攻喜若舞,虫迹蜗涎遍环堵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美人凝妆花满镜,侠客探丸电交吐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五行十行笔不停,百丈峭壁悬枯藤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长林萧萧日将暮,落叶已去蛛丝萦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公孙剑术如转烛,张颠墓草几回绿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就中三昧子自解,优孟未亡犹楚叔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酒酣掷笔气夺虹,云梦八九吞胸中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如何化作龙蛇阵,一扫胡尘万里空
出处:
赠郑十二草书
作者:
郑若庸
朝代:
明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
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
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
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
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
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
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
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
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
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