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曹良史
曹茂之
曹荃
曹菁
曹著
曹蔚文
曹衍
曹衔达
曹裕
曹观
曹言纯
曹训
曹评事学佺
曹诚明
曹谷
曹豳
曹贞吉
曹贞秀
曹辅
曹辑五
曹逢时
曹道冲
曹邺
曹重
曹量
曹鈖
曹鉴乾
曹鉴仁
曹鉴伦
曹鉴冰
精选古诗
送徐秀才游吴国
送泰禅师归南岳
送益公归旧居
送秘上人
送乾康禅师入山过夏
送崔判官赴归倅
送彬座主赴龙安请讲
送略禅者归南岳
古诗名句
欢声腾厚地,嘉叹动百辟
小臣际时康,歌颂乃其职
抽毫纪嘉瑞,千古光史册
玉貌兮婵娟,联翠袖兮风前
望翠华兮已远,临湘水兮凄然
凤不来兮岁阑,秋气肃兮空山
倚枫江兮惆怅,泪染竹兮斑斑
箕山兮幽幽,箕水兮浟浟
查古诗
搜索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
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
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祛蔽于目,释负于躬。
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
人得其所,乃恬乃讴。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奄忽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诗句欣赏
MORE+
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灺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
出处: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野路经行处,危桥入径迂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牛身栖燕子,鸢爪带鸡雏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水涸鲜鳞少,村荒好树无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斜晖山敛夕,渡口立斯须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鳦鸟巢何僻,莎鸡语更悲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藏舟悬水屋,阑路隔蔬篱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客至儿童喜,家贫犬鼠饥
出处:
村居杂赋四首
作者:
张掞
朝代:
明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
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
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祛蔽于目,释负于躬。
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
人得其所,乃恬乃讴。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奄忽滔滔。
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