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吴德功
吴德旋
吴德纯
吴德裕
吴德远
吴必达
吴志淳
吴忠诰
吴怀凤
吴怀珍
吴思玄
吴思齐
吴怡
吴性诚
吴恂
吴恩熙
吴恭亨
吴情
吴惟信
吴惟善
吴愈
吴感
吴慈鹤
吴懋清
吴懋谦
吴成谟
吴戭
吴执御
吴扩
吴承恩
精选古诗
送别公眉还漳兼订明春游期
初春寄羊城王子龙
使舟归泊金陵遇旧馆人以便面索书走笔赋赠
赠姚茂翼先生
送李葵孺大司农予告归里
奉题水部王剩斋尊公在吾先生乡贤名宦册后
李华嶙以尊公乡贤册见示赋此奉赠
署中感事呈吴梅里
古诗名句
前人已为后人笑,后人更使谁人悼
呜呼全盛几时奈衰何,古人兴废何其多
爱山如爱酒,畏暑如畏虎
出门寻旧游,缺月四更吐
故人惊会面,新恨说从头
扰扰征人相顾语,萧萧落木不胜秋
千里归来人事改,十年犹幸此身存
月白玄猿哭,更残络纬悲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
出处: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
出处: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出处: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出处:
寄赠齐公
作者:
杜淹
朝代:
唐
常愿追禅理,安能挹化源
出处:
句
作者:
杜鸿渐
朝代:
唐
君不见铜鞮观,数里城池已芜漫
出处:
故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君不见{厂/虎}祁宫,几重台榭亦微濛
出处:
故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介马兵车全盛时,歌童舞女妖艳姿
出处:
故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一代繁华皆共绝,九原唯望冢累累
出处:
故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出处:
相和歌辞 从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去为龙城候,正值胡兵袭
出处:
相和歌辞 从军行
作者:
杜頠
朝代:
唐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