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李素(冰心
李綖
李縠
李繁昌
李约
李纯甫
李纲
李纾
李绂
李绅
李绍兴
李绍宗
李经
李经垓
李经达
李经述
李经钰
李结
李绚
李绛
李绛青
李继曾
李继熙
李继白
李续
李绳
李绳远
李维
李维墉
李维寅
精选古诗
仲冬送心兰四兄赴粤二首
题赵云九大令锡麓归耕图四首
送别秦明府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挽诗
卜居觉林寺漫兴二首
登真武山览胜二首
秋日书怀赠萧张二刺史张公讳能祐号济庵丁酉选拔四川人】
雨际晚眺
古诗名句
虎貔环外阃,耨耜得深穮
正可供壶奕,随宜列鼓箫
蒲鞭束高阁,竹马戏垂髫
好阅相如赋,终閒李广刁
奎文天象转,延阁士林标
此去庭无愈,行闻众选陶
付之枢极运,咸仰泰阶霄
贱子无三径,平生有一瓢
查古诗
搜索
黄山歌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我梦黄山五十年,黄山梦我亦当然。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
诗句欣赏
MORE+
老杨湿根翠,稚菱污花白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一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东港与西塍,了不见旧迹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一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阴阳反掌间,底事作灾阨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一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名花逢深春,各自逞娇怪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蔷薇绕篱根,园丁采去卖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琐细不知名,结束担头挂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细细随轻风,时时与破坏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诗人浪自吟,放言竟成躗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红紫一夕空,又见韶华迈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亭亭珊瑚枝,懒入名花派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每见天秋凉,依竹堪入画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二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我志甘锄园,汲水敢言倦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拟种百尺松,终宵风雨战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土脉分瘠肥,秉性有后先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蔚然三寸长,荆棘从旁罥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待得成清阴,方为世人羡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画手知姓谁,拂拭好东绢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写此岁寒姿,爽气满庭院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不记少小时,插株泥样贱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三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秋崖一段清,秋水暗生池
出处:
秋日閒居十首 其四
作者:
张侃
朝代:
宋
画图几识春风面,文字曾参笔底禅。
我昔曾见梅瞿山,遗貌取神弃俗眼。
嶙峋突兀清到骨,秀出天外两峰间。
古松蟠屈如卧龙,欲待云雨飞上天。
此老精神元不死,妙笔长留后人参。
又有山僧名石涛,元气淋漓笔如椽。
纵横捭阖不可挡,变幻莫测如云烟。
我昔见其山水幛,悬之壁间气森然。
此画至今不能忘,闭目如对山人颜。
又复见其汤池图,吟诗欲上莲峰巅。
此翁一去五百载,巨名长令后人怜。
近代画黄欲数谁,举世皆知黄黄山。
宾老用笔如锥沙,瘦硬干枯透纸背。
墨色黝然深且秀,此境得之晨夕间。
世人看山取皮毛,欲赏黄画难更难。
岂知山灵现神处,正在雨后夕照清风明月间。
虹叟看山九十载,得此真意诚难哉。
可惜世人都不识,令人千载发浩叹。
当今画黄谁第一,毗陵老人刘海粟。
九上黄山气如虹,巨笔扫出天都峰。
泼墨泼彩皆随意,笔墨已同造化工。
最难风雨雷电日,此老竟在最高峰。
铺纸挥毫和雨点,烟云飞入画图中。
忽见虬龙欲腾去,却是海老走笔泼墨所画之古松。
我对此老钦且佩,纵横今古无与对。
千年育秀谁之功,自是黄山七十二奇峰。
我今游黄第五回,冒雨直上鲫鱼背。
天公怜我痴且顽,顿开笑颜扫阴霾。
莲峰露出半面妆,耕耘、玉屏肃相待。
四顾茫茫皆云海,忽然身在飘渺间。
次日复登莲花峰,极目欲尽东海东。
苍山万重皆锦绣,青天削出瘦芙蓉。
游山归过桃源亭,忽逢海翁作烟云。
清风故人不期遇,相视而笑莫逆心。
海翁命我题新图,挥毫我亦胆气粗。
题罢掷笔仰天笑,世间痴人翁与我。
千载此会难再得,惟恐天风海雨吹去无踪迹。
归来濡墨不暇思,走笔吟此黄山诗。
忆昔米颠只拜石,我与海老却拜山。
愿乞海翁如椽笔,画取双痴拜山图,留此惊世骇俗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