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释永颐
释法一
释法云
释法全
释法具
释法升
释法周
释法因
释法宝
释法平
释法忠
释法恭
释法慈
释法成
释法明
释法显
释法智
释法泉
释法泰
释法淳
释法清
释法演
释法灯
释法照
释法真
释法祚
释法秀
释法空
释法聪
释法芝
精选古诗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二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一
乾道元年册皇太子四首其四
乾道元年册皇太子四首其三
乾道元年册皇太子四首其二
乾道元年册皇太子四首其一
乾德以后祀感生帝十首送神用《普安》。
乾德以后祀感生帝十首彻豆用《肃安》。以下二首政和中制。
古诗名句
珍重任彦思,相别日已远
山翠羃灵洞,洞深玄想微
一双白蝙蝠,三度向明飞
虽然有两翅,了自无毛衣
若非饱石髓,那得凌□□
偶见归堪说,殊胜不见归
露团沙鹤起,人卧钓船流
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
查古诗
搜索
赠天遗老人虞逸夫三十二韵
作者:
冯其庸
朝代:
近现代
逸夫老子九十四,挥毫犹如骏马驷。
下笔千言不自止,思来云外鬼神使。
我昨养疴海之曲,偶写山水寄所思。
半以颐养半卧赏,岂论笔墨只自熹。
为使知友稍展眉,千里邮投博一睟。
岂知老人豁心眼,把卷便作摩诘笥。
从头一一仔细读,竟如座师阅卷试。
山隩水曲皆电扫,樵径茅舍无一遗。
亦见偏舟待明月,亦见扫径延客至。
亦闻梵呗清罄音,亦见深山藏古寺。
亦见乌桕霜叶红,亦见遥峰凝远翠
。
亦见千丈泻飞瀑,亦见澄潭映碧珥。
亦见古木如老僧,亦见危崖蒙薜荔。
亦感山深似太古,亦感峰高裂目眦。
亦知幽谷神仙府,亦知桃源避秦地。
亦知连峰塞广宇,亦知洪荒世所弃。
画中三二逸民氏,不识前朝与今治。
只知四时山花落,岂解流光异世事。
老人不知画卷尽,犹觉摩崖可题字。
读罢此图长太息,挥毫竟作琼琚赐。
一泻千里数十韵,奔腾错落任恣肆。
忽如沧海涌洪涛,忽如怒马勒峻陂。
忽如广陵得知音,忽如清夜闻笛吹。
悠悠身世共艰危,把卷我先心已醉。
梦里如闻山阳笛,风前欲洒向秀泪。
茫茫世事皆如此,不堪回首当日始。
我拜此老才如海,我惜此老命遭忌。
难得苍天尚有眼,留得此老作世瑞。
我谢此老赐琼玖,欲共此老痛一醉。
醉里混茫入太初,长避世途绝欺伪。
醒来同君麋鹿游,一卷德道究无为。
诗句欣赏
MORE+
王李浣其浓,袁徐益其液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所俟在千秋,时流讵能度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末学秉微尚,驺发亦同的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托居穷海涯,汲深惭未获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哲人不可作,堂构幸无斁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中兴属伊始,繁音宜荡涤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何因附莒邾,与君振标格
出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访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圆先生集及渡青阁爱庐诸刻次日取道西山别后却寄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鄱阳秋水阔,鸣雁求其匹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嗟我糟糠妇,练祥俄已毕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我行在远道,悲来难具述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忆昔丙寅岁,亲命初受室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贫贱共黾勉,历年十有七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子男四乳具,二女存其一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汝弃阿虞去,母子裁三日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临危片语无,血腥染衣衵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譬彼荩臣节,尽瘁忽罹恤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孑居无姑嫜,呱呱环绕膝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岁月渐云邈,入户如有失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秋风动前林,万里气萧瑟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咄哉杞人愚,忧国岂其质
出处:
九月晦日
作者:
陈邦彦
朝代:
明
下笔千言不自止,思来云外鬼神使。
我昨养疴海之曲,偶写山水寄所思。
半以颐养半卧赏,岂论笔墨只自熹。
为使知友稍展眉,千里邮投博一睟。
岂知老人豁心眼,把卷便作摩诘笥。
从头一一仔细读,竟如座师阅卷试。
山隩水曲皆电扫,樵径茅舍无一遗。
亦见偏舟待明月,亦见扫径延客至。
亦闻梵呗清罄音,亦见深山藏古寺。
亦见乌桕霜叶红,亦见遥峰凝远翠。
亦见千丈泻飞瀑,亦见澄潭映碧珥。
亦见古木如老僧,亦见危崖蒙薜荔。
亦感山深似太古,亦感峰高裂目眦。
亦知幽谷神仙府,亦知桃源避秦地。
亦知连峰塞广宇,亦知洪荒世所弃。
画中三二逸民氏,不识前朝与今治。
只知四时山花落,岂解流光异世事。
老人不知画卷尽,犹觉摩崖可题字。
读罢此图长太息,挥毫竟作琼琚赐。
一泻千里数十韵,奔腾错落任恣肆。
忽如沧海涌洪涛,忽如怒马勒峻陂。
忽如广陵得知音,忽如清夜闻笛吹。
悠悠身世共艰危,把卷我先心已醉。
梦里如闻山阳笛,风前欲洒向秀泪。
茫茫世事皆如此,不堪回首当日始。
我拜此老才如海,我惜此老命遭忌。
难得苍天尚有眼,留得此老作世瑞。
我谢此老赐琼玖,欲共此老痛一醉。
醉里混茫入太初,长避世途绝欺伪。
醒来同君麋鹿游,一卷德道究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