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陈熊
陈熙昌
陈熙治
陈燧
陈燮
陈爔唐
陈爟
陈爱山
陈爱真
陈爵
陈牧隐
陈独秀
陈献章
陈獬
陈玄
陈玄胤
陈玉珂
陈玉璂
陈玉衡
陈玉齐
陈王猷
陈玺
陈珍瑶
陈珏
陈珖
陈珙
陈珹
陈理
陈琇瑩
陈琎
精选古诗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还乡简清臣潜夫
送刘教授之官豫江
看山亭
泛南湖
偶成四绝书寄子坚道契
郭将军挽辞
夫人陈氏挽辞
古诗名句
爨罢残编,棋墅共语
深宵起落,寞寒津鼓
蕉林摇梦,小楼无绪怕听雨
总是愁怀,怎拈佳句
赚得黄金,亲旧散与
明月侵阶情脉脉,湘帘簸梦思迢迢
换来心事,铜雀金兽云沉
听翠羽、恍若无言,红酽重延浅醉,盈盈暗欹凤衾
查古诗
搜索
观龙鼻水赠天柱钦上人
作者:
李孝光
朝代:
元
天根盘海底,大浪舂其南。
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
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
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
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
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
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
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
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
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
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
万鬼若斲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
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
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
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
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诗句欣赏
MORE+
汝今复经行,岂不念鸰原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人生皆有别,此别有何言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我年七十四,去日箭脱弦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汝虽后十年,鬓发已苍然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世味只如此,恩义以为先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会少别良多,杯酒且留连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何以寿卯君,赠之新诗篇
出处:
长句赠弟邦达主簿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迟迟昼景转庭除,似觉今朝化日舒
出处:
长至后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印篆旋添香晷刻,绣床暗积线工夫
出处:
长至后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文章声价有东坡,岁晚亲逢春梦婆
出处:
东坡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一闻千悟无馀事,背负大瓢还唱歌
出处:
东坡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惜哉龙眠不好事,不为写作东坡海外郊行图
出处:
东坡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昔人三十九,已叹日斜时
出处: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出处: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岂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出处: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灰中炭暗尽,岂不心自知
出处: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且饮生朝酒,更赋梅山诗
出处:
东坡除夜三十九遂引乐天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赋诗余亦于生朝有感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淮上津程远,山阴信息稀
出处: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其三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有尘生晓甑,无帛剪寒机
出处: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其三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稚子莫垂泣,故人今把麾
出处: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其三
作者:
姜特立
朝代:
宋
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
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
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
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
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
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
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
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
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
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
万鬼若斲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
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
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
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
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