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宋祁
宋祖昱
宋禧
宋素梅
宋绳先
宋绶
宋翔
宋翰
宋聚业
宋肇
宋育仁
宋自适
宋自逊
宋自道
宋至
宋若华
宋若宪
宋若昭
宋茂初
宋荦
宋蒙
宋褧
宋讷
宋词
宋诩
宋谦
宋贶
宋赫
宋辅仁
宋辉
精选古诗
题县八景其七
题县八景其八
送兄仲和通判琼州
秀顶奇云
珠江七夕别觉山洪侍御
游海珠寺其一
游海珠寺其二
游海珠寺其三
古诗名句
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
别业借恩光,台池草木香
玳梁栖燕子,锦石戏鸳鸯
荷密鱼难聚,花繁鸟易藏
如何堪比胜,金谷在河阳
降魄兹乡返,精魂何所依
刍灵疑榜吏,幽域讶圜扉
白日终无照,青春更不归
查古诗
搜索
龙女歌
作者:
谢肃
朝代:
明
君不闻东海王,三女才色少女良,冠金玉佩云霞裳。
超忽六合凌三光,四海托姻无与当。
画?水府如人世,宝幄琼筵照天地。
群仙冉冉会佳期,招得神夫柳家毅。
毅也前身应是龙,菱髯广额苍颜容,玩世亦与潜渊同。
时来踊跃返初服,天与伉俪还珠宫。
至今庙貌临东海,雾阁云窗事何在。
但使龙推泽物心,天下祀之诚匪淫。
我谒行祠向淮浦,黯惨帷中灵欲语。
十日一风,五日一雨,无冲波以危彼舟楫,无大旱以败彼禾黍
。
嗟尔龙兮顺济斯民千万秋,龙亦永赫厥灵於此州,毋乖其道纷逢尤。
诗句欣赏
MORE+
我营潩水居,晏子近市隘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闻公欲卜邻,会筑于门大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暂为苍生留,行作归途戒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从此敢言交,纻衣仍缟带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并门逢恶岁,寂寞如在陈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十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况我官独冷,对客寒无茵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十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谋生求二顷,荜门安贱贫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十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明时非自弃,愿作畎亩臣
出处:
张几仲被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见意 其十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先君昔论交,士为天下服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同升顾周行,岁晚逢吏部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俱怀丘明耻,共弃夫子恶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君方汗血驹,早就凌云赋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千里不难到,乃愿伯乐顾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怀谒来中山,自许相如慕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荆州一得见,意已轻万户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我时望膺门,通达愧文举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顾兹豪杰人,骥尾失早附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蹉跎二十年,尘满并州路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班荆话畴昔,堕泪发垂素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中郎真有子,尽以功名付
出处:
送赵承之官满还朝
作者:
苏过
朝代:
宋
超忽六合凌三光,四海托姻无与当。
画?水府如人世,宝幄琼筵照天地。
群仙冉冉会佳期,招得神夫柳家毅。
毅也前身应是龙,菱髯广额苍颜容,玩世亦与潜渊同。
时来踊跃返初服,天与伉俪还珠宫。
至今庙貌临东海,雾阁云窗事何在。
但使龙推泽物心,天下祀之诚匪淫。
我谒行祠向淮浦,黯惨帷中灵欲语。
十日一风,五日一雨,无冲波以危彼舟楫,无大旱以败彼禾黍。
嗟尔龙兮顺济斯民千万秋,龙亦永赫厥灵於此州,毋乖其道纷逢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