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盛箴
盛贞一
盛辛
盛远
盛钰
盛锦
盛镜
盛陶
盛静霞
盛颙
盛鸣世
直言
相润
盼盼
省吏
眉娘
真元
真可
真山民
真干
真德秀
真知柔
眭石
瞻
瞿世寿
瞿中溶
瞿佑
瞿士衡
瞿家鏊
瞿寄安
精选古诗
百字令夜阅婉芳女甥遗诗,感填此阕
渔歌子画菊
调笑令初秋闻雁
调笑令秋夜长闻篱落蟋蟀声,如助予太息也
渔歌子渔父
渔家乐本意
蛱蝶儿秋蝶
点绛唇咏梅蕊
古诗名句
邻父疑为三径孙,一生辛苦在田园
近来交友谁相顾,渠独频沾菜把恩
蔓草依依网作窠,荒庭寂寂蚓能歌
人言病久须閒默,习气相攻未易诃
霜天柿叶须收拾,咫尺山园底去迟
不是功名羁绊得,病来筋力费扶持
病夫慵出长蓬蒿,但见刍薪价益高
积雨了知寒在候,我方随事典衣袍
查古诗
搜索
杂诗八首
作者:
于慎行
朝代:
明
延陵有长剑,宝若千金璧。
闭匣泣风雨,开匣干星日。
骏马与名都,罗列终不易。
服之适异土,见谓铅刀质。
徐君亦何为,神襟独尔识。
欲色在不言,心许成莫逆。
如何历聘归,墓门已有棘。
含意竟未伸,涕下空沾臆。
宰木集晨风,可以悬三尺
。
寸心苟不渝,是物何足惜。
驱马去郊原,弃置如遗迹。
贤哉贵公子,交情固金石。
咄彼市门徒,景行宜自惕。
诗句欣赏
MORE+
竹翠攒朝霭,荷风借夕凉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食苹文鹿伏,在藻锦鳞藏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最喜开林处,旗峰独郁苍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凌波舟作屋,处陆屋乘池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石齿响䩕角,花须絓接䍦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为寻许道士,不问蔡家儿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努力共幽讨,时时杖履随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破雨山啼鸟,登台衣湿云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卯酲仍命酒,泥饮亦论文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花晕露初泫,岸痕潮已分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美人贻杂佩,兰蕙日缤纷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良会既不偶,清欢当若何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君虽一不少,我亦百非多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醉舞月留影,咏归山答歌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买邻今已就,得酒便相过
出处: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曲糵粗能了,枯鱼可共焚
出处:
冬夜韩寅仲赵裕子见过留酌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瓶梅香灼灼,楼月白纷纷
出处:
冬夜韩寅仲赵裕子见过留酌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不失山林气,言寻麋鹿群
出处:
冬夜韩寅仲赵裕子见过留酌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呼卢频剪烛,倾酿且论文
出处:
冬夜韩寅仲赵裕子见过留酌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我爱韩康伯,能携赵子柔
出处:
冬夜韩寅仲赵裕子见过留酌
作者:
张萱
朝代:
明
闭匣泣风雨,开匣干星日。
骏马与名都,罗列终不易。
服之适异土,见谓铅刀质。
徐君亦何为,神襟独尔识。
欲色在不言,心许成莫逆。
如何历聘归,墓门已有棘。
含意竟未伸,涕下空沾臆。
宰木集晨风,可以悬三尺。
寸心苟不渝,是物何足惜。
驱马去郊原,弃置如遗迹。
贤哉贵公子,交情固金石。
咄彼市门徒,景行宜自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