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张嵩龄
张嵲
张巡
张巽
张师中
张师召
张师夔
张师师
张师德
张师文
张师正
张师贤
张师锡
张师颜
张希复
张希载
张常憙
张干
张幼谦
张广
张广汉
张庄
张庆恩
张序
张应兰
张应庚
张应昌
张应泰
张应渭
张应熙
精选古诗
春游其三
洁牲谢响应龙庙予不及往
浔阳馆边泛小舟夷犹沙浦中遇翟违大舟过
畏风
秋夜宴客歌
茨菰花
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野故庐藉以表出感古伤今成重游三十韵
送李制属入蜀
古诗名句
要须铭盘盂,下箸如对敌
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祸福如白黑,不待诹蓍龟
疾患初萌芽,未有旦夕危
每能自省察,百鬼安能窥
一怠生百疾,速死乃自诒
半黄半绿柳满城,欲开未开梅有情
放翁一病又百日,回视新春如隔生
查古诗
搜索
代魏徵田舍翁词
作者:
张宪
朝代:
元末明初
臣本山东农,臣诚田舍翁。
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
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
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
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
先帝不臣识,大臣不臣通。
故臣上书自请安山东。
山东归皇图,授臣洗马之职在东宫。
东宫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臣教太子剪黑闼,亲元戎。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听陛下处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谅自与逆党同。
陛下以臣尽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书,登臣政府爵位崇。
臣于是感激,时时进谏开皇衷。
陛下幸而时听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丰
。
使陛下功德及尧舜则臣心喜,小有过失则臣心忡。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风。
陛下初年诚心听谏,故天耳聪。
今听谏不逮昔,故天耳聋。
往以未治为忧,故人心悦。
今以既治为安,故威德隆。
往日用臣言,赐臣以黄金瓮。
天厩骢,辍殿材构臣屋与墉。
今日以人言仆臣墓碑,停臣子婚,为惠胡不终。
喜臣则谓臣妩媚,恶臣则詈臣田舍翁。
陛下不宜以喜怒毁誉损厥躬。
臣荐侯与杜,谓其才略雄,臣岂阿党预知其终凶。
臣录谏疏草,前后三百封。
欲使后世知陛下,能听谏,致时雍。
岂欲卖直归过为己功,避嫌焚草徒足恭。
臣幸而身先朝露,使臣不幸,恐不免随比干,侣龙逢。
独不记臣言良与忠,胡为乎会须杀此田舍翁。
田舍翁,岂畏死,但惜陛下既杀张亮,又诛刘洎,剪刈大臣如刈蓬。
臣不愿陛下祠少牢,立仆石,但愿陛下养气质,除内讧,毋以喜怒存诸胸。
大臣无灾帝德穹,社稷无虞王业鸿。
千秋万岁为唐宗,老臣不讳田舍翁。
于乎,老臣不讳田舍翁。
诗句欣赏
MORE+
写作泠然音,听者自忘疲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顾我才识短,颇似临江麋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居然羡两骥,蹇步何由追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因念玉川子,茅屋无藩篱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搜肠五千卷,不救寒与饥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弄笔颇惊众,取谤祗自疧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闭门烹月团,笼头帽斜攲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险语已绝俗,忧世良可师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公诗足高韵,千载若同时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思得素涛瓯,一洗中肠悲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飘然游八极,追琢娥与羲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封题幸早寄,伫看清风随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蓬莱见群仙,为诵玉川诗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群仙司下土,闻此应忸怩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却须问人世,徐徐说津涯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上言天子圣,盛德方应期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下言苍生苦,梗莽须平治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他官地位多,主者当为谁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愿速扫奸孽,不复烦灵旗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神京朝万国,复见汉官仪
出处:
次韵刘克强寄刘齐庄并见寄
作者:
刘才邵
朝代:
宋
臣以隋末乱,出仕蒲山公。
蒲山愎谏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计不从。
百万粮,一日尽,百万众,一夕空,力屈事去归山东。
臣义不忍弃故土,事仇充,相随西来朝真龙。
先帝不臣识,大臣不臣通。
故臣上书自请安山东。
山东归皇图,授臣洗马之职在东宫。
东宫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臣教太子剪黑闼,亲元戎。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听陛下处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谅自与逆党同。
陛下以臣尽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书,登臣政府爵位崇。
臣于是感激,时时进谏开皇衷。
陛下幸而时听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丰。
使陛下功德及尧舜则臣心喜,小有过失则臣心忡。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风。
陛下初年诚心听谏,故天耳聪。
今听谏不逮昔,故天耳聋。
往以未治为忧,故人心悦。
今以既治为安,故威德隆。
往日用臣言,赐臣以黄金瓮。
天厩骢,辍殿材构臣屋与墉。
今日以人言仆臣墓碑,停臣子婚,为惠胡不终。
喜臣则谓臣妩媚,恶臣则詈臣田舍翁。
陛下不宜以喜怒毁誉损厥躬。
臣荐侯与杜,谓其才略雄,臣岂阿党预知其终凶。
臣录谏疏草,前后三百封。
欲使后世知陛下,能听谏,致时雍。
岂欲卖直归过为己功,避嫌焚草徒足恭。
臣幸而身先朝露,使臣不幸,恐不免随比干,侣龙逢。
独不记臣言良与忠,胡为乎会须杀此田舍翁。
田舍翁,岂畏死,但惜陛下既杀张亮,又诛刘洎,剪刈大臣如刈蓬。
臣不愿陛下祠少牢,立仆石,但愿陛下养气质,除内讧,毋以喜怒存诸胸。
大臣无灾帝德穹,社稷无虞王业鸿。
千秋万岁为唐宗,老臣不讳田舍翁。
于乎,老臣不讳田舍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