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李运使
李进
李进(孟昭
李远
李连升
李迥
李迥秀
李迪
李适
李适之
李逊
李逊之
李通儒
李逢升
李逢吉
李逢时
李遇
李遐周
李道
李道传
李道坦
李道清
李道纯
李遵勖
李遹
李邕
李邦义
李邦彦
李邦献
李邴
精选古诗
十拍子岁暮与友人探梅
柳梢青游关岭
柳梢青下关岭
满江红谒延平郡王词
祝英台近谒五妃庙
南楼令游冈山超峰寺
清平乐漳州东郊废院瞻铜佛
卖花声游圆山琵琶坂董仙祠
古诗名句
便许兹山留片石,时将真气朗云林
未了馀生百自劳,伤怀一事若相遭
无端更作幽山侣,错认松声是海涛
苍松尽日舞烟风,为爱林栖息意同
一自秋霜凋露白,懒从春水问溪红
春思秋怨总相同,一寸柔肠百断中
春草萋萋秋不见,教人长愧落花风
朝云已去暮还归,长与山人共落晖
查古诗
搜索
病疟作
作者:
王世贞
朝代:
明
今年气候恶,疟鬼何太横。
三家两家泣,十人九人病。
延医医伏枕,呼觋觋不竞。
余方侍师次,骤热如就甑。
杖剑叱此鬼,么魔当敬听。
速各归其所,毋为索余禜。
鬼拜前致辞,小邪敢干正。
唯是旦夕间,往往远相侦。
坐卧必当风,果饵非时饤
。
四大不自持,三尸转成横。
不然吾曹力,焉能操公柄。
公但时自爱,鬼当奉公命。
洒然梦初觉,摄念入清净。
从此尼连河,尽作四禅境。
诗句欣赏
MORE+
为含贞素原无色,远谢妍华不著香
出处: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兴好欲先梅菊谱,神交聊共水云妆
出处: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松关石窦何人到,万绿深浓怯晓霜
出处:
碧桃和五舍弟用陆龟蒙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青山岩石许相容,密荫疏篱昼掩风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桃李丛中通燕子,溪云深处对渔翁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喜陪亲旧尊前乐,嬴得春颜醉后红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四十馀年尤悔在,致身惭与圣贤同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柳色未青莲未芳,一株端不负山堂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葛衣试处风初软,寒食逢时酒正香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黄菊恨来生异日,绯桃羞与伴妖妆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莫言村野长寥寂,文砌朱棂带早霜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春日春花映醉容,袷衣遥趁舞雩风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青尊坐下多逢少,白发年来半已翁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种竹惯看三径绿,卧霞深爱一溪红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北窗笑傲羲皇上,窃比渊明意气同
出处:
生日和张汝凤五舍弟韵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淳风久已逝,淳质亦云稀
出处:
壬寅闰五月十四夜静坐后但见神气清朗彻夜玩月不寐至五鼓略就枕即梦见白沙先生瘦而长骨格昂峭两目烱然一如画图中所见者持酒一盏饮予曰此醇酒也极甜美曾饮之乎予答曰未饮也曰可饮之饮后即觉寤天将曙矣因纪以诗云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寥寥千载间,斯人日浇漓
出处:
壬寅闰五月十四夜静坐后但见神气清朗彻夜玩月不寐至五鼓略就枕即梦见白沙先生瘦而长骨格昂峭两目烱然一如画图中所见者持酒一盏饮予曰此醇酒也极甜美曾饮之乎予答曰未饮也曰可饮之饮后即觉寤天将曙矣因纪以诗云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我生颇好古,冀或一见之
出处:
壬寅闰五月十四夜静坐后但见神气清朗彻夜玩月不寐至五鼓略就枕即梦见白沙先生瘦而长骨格昂峭两目烱然一如画图中所见者持酒一盏饮予曰此醇酒也极甜美曾饮之乎予答曰未饮也曰可饮之饮后即觉寤天将曙矣因纪以诗云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天若启其衷,灵根夙相随
出处:
壬寅闰五月十四夜静坐后但见神气清朗彻夜玩月不寐至五鼓略就枕即梦见白沙先生瘦而长骨格昂峭两目烱然一如画图中所见者持酒一盏饮予曰此醇酒也极甜美曾饮之乎予答曰未饮也曰可饮之饮后即觉寤天将曙矣因纪以诗云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偶梦淳德人,风采真吾师
出处:
壬寅闰五月十四夜静坐后但见神气清朗彻夜玩月不寐至五鼓略就枕即梦见白沙先生瘦而长骨格昂峭两目烱然一如画图中所见者持酒一盏饮予曰此醇酒也极甜美曾饮之乎予答曰未饮也曰可饮之饮后即觉寤天将曙矣因纪以诗云
作者:
王渐逵
朝代:
明
三家两家泣,十人九人病。
延医医伏枕,呼觋觋不竞。
余方侍师次,骤热如就甑。
杖剑叱此鬼,么魔当敬听。
速各归其所,毋为索余禜。
鬼拜前致辞,小邪敢干正。
唯是旦夕间,往往远相侦。
坐卧必当风,果饵非时饤。
四大不自持,三尸转成横。
不然吾曹力,焉能操公柄。
公但时自爱,鬼当奉公命。
洒然梦初觉,摄念入清净。
从此尼连河,尽作四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