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诗人
崔斌
崔日用
崔日知
崔旭
崔旸
崔晨
崔暨
崔曙
崔木
崔李二生
崔枢
崔某
崔桐
崔梦远
崔橹
崔次周
崔氏
崔江
崔沔
崔泰之
崔涂
崔涤
崔涯
崔液
崔湜
崔澄
崔澹
崔玄亮
崔玄真
崔玄童
精选古诗
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初入庐山三首其二
初入庐山三首其三
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也。乃手写宝积献盖颂佛一偈,以赠长老仙公。仙公抚掌笑曰:“昨夜梦宝盖飞下,著处辄出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一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往筠,余作一绝句送曹以戏子由曹过庐山,以示圆通慎长老。慎欣然亦作一绝,送客出门,归入室,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乃追次慎韵其二
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问人,云:长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
古诗名句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车、不逐雕鞍
红杏墙头院落,绿杨楼外秋千
柔荑共折香红处,劝东风、且与流连
早是相思瘦损,梅花谢了春寒
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
翠黛不忺重扫,佳时每恨难同
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
查古诗
搜索
公馀八景一庭草色
作者:
徐庸
朝代:
明
茸茸生意悦春华,绿藻闲庭衬落花。
几度生金风偃处,官居浑似隐人家。
三径莓苔雨后青,制来双屐不曾经。
寻常只许胎仙踏,□迹俱成隶篆形。
荷叶满池鸣夏雨,珠玑乱撒翠槃中。
郎官侧耳成清听,声比芭蕉竟不同。
广寒畴昔扳丹桂,茂苑于今种翠筠。
长日清风能解愠,新凉分及往来人。
秋风袅袅露漙漙,月在疏林影在阑。
我玩清光坐良夜,嫦娥应恐不禁寒。
黄花菊放晚香幽,万朵金钱买断秋。
留取落英供服饵,不教白发上人头。
两株黄柏种庭前,六叶离离照简编。
任使□天霜与雪,岁寒颜色自怡然。
绛苇青枝□倚墙,六花□□早封香。
共知结就累累实,鼎鼐调羹入庙廊。
诗句欣赏
MORE+
皇天反正谁则知,有客哀伤重延伫
出处:
游子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去年狼山北风?,斗间坐见狼星殒
出处:
去年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南下旌旗若震电,东奔盗贼如齑粉
出处:
去年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皇天厌乱欲大诛,尔辈曷早为身图
出处:
去年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好趁天兵未临女,即销锋镝作农夫
出处:
去年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越南诸州复召募,滚滚尽赴桃源戍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钲鼓声填沧海鼍,旌旗色闪扶桑树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欃枪耀芒犯女斗,虎豺也更能咆吼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部伍存亡不可知,捣衣愁杀闺中妇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天寒野营雪嵯峨,指堕未易亲干戈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几时奏凯标铜柱,愿得将军似伏波
出处:
兵马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自我结束出门时,正值世路多艰危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匪才被蒙主司录,壮图恐负平生期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刑臣干纪作厉阶,此辈乘势为狐狸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朝中衣冠死桎梏,意外括索空茅茨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君门万里不可测,虎豹九关那得窥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所以流殃遍海岱,使我积愤齐峨嵋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一时安化起作孽,敢睨神器宁无词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山东铁骑皆王臣,亦忍弄兵于潢池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高祖社稷岂易改,孝宗惠爱无孑遗
出处:
百忧行
作者:
郑善夫
朝代:
明
几度生金风偃处,官居浑似隐人家。
三径莓苔雨后青,制来双屐不曾经。
寻常只许胎仙踏,□迹俱成隶篆形。
荷叶满池鸣夏雨,珠玑乱撒翠槃中。
郎官侧耳成清听,声比芭蕉竟不同。
广寒畴昔扳丹桂,茂苑于今种翠筠。
长日清风能解愠,新凉分及往来人。
秋风袅袅露漙漙,月在疏林影在阑。
我玩清光坐良夜,嫦娥应恐不禁寒。
黄花菊放晚香幽,万朵金钱买断秋。
留取落英供服饵,不教白发上人头。
两株黄柏种庭前,六叶离离照简编。
任使□天霜与雪,岁寒颜色自怡然。
绛苇青枝□倚墙,六花□□早封香。
共知结就累累实,鼎鼐调羹入庙廊。